两会落下帷幕,关于两会的话题依然持续。
本次两会,民生问题依然是公众以及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不仅《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民生的篇幅更长、政策更实、要求更高,而且许多代表委员在议案提案中所关注的民生问题也占了相当比重。据两会新闻中心披露的消息,今年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506件、建议7000件,涉及民生方面的议案占相当比例;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共5430件,围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提案1700余件。两会之后,公众期盼民生问题能得到更显著的改进。
这些关涉民生的议案提案,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类是公众反应强烈,现有条件就可以办到的;一类是公众期望值比较高,但现实条件尚不具备,需要创造条件或者进行试点后推行的;一类是从长远看需要解决的,但近一段时间内尚难以解决的,需要进行研究的。无论属于哪一类,公众都期盼有一个可以看得见、有预期的结果。
两会结束后,对于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我们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代表委员负责、对公众负责的精神,积极应对,有条件的要办,暂时没有条件的也要积极创造条件落实,需要研究规划的尽快列入规划,将两会民生议案提案尽快落到实处。
客观上说,代表委员提出的民生议案提案,有许多是有条件而且能够办理的。比如,工会界别的43位政协委员提出的修改《职业病防治法》的提案,现实条件是具备的,社会认知是到位的,根据我国目前的技术和社会条件,考虑当前的公共卫生基础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现状,《职业病防治法》是可以并且应该尽快修改的;比如,不少代表委员提出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险方面的议案提案,有关方面已经在一定区域进行了相关试点,取得了一定经验,其中一些较成熟的做法是可以推广的;再比如,一些关系公众民主权利等方面的议案提案,尽管目前的社会环境还不具备立即实施的条件,但可以创造条件为其尽快实施奠定基础。
民生无小事,些许总关情。虽然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议案提案都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毕竟有些民生问题是历史形成的,但有了代表委员的推动,有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再加上有关方面积极的态度,很多问题的解决是应该有所推进的。比如,一些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趋势能否有所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能否有所突破?农民工的待遇改善能否有明显进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能否有更大的实际行动?公众无疑在热切期盼着。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