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在新年初始,都习惯拟定统领一年的工作计划,为全年的工作作出一个总体的方案。这个计划和安排的意义之重大,无须赘言。政府亦不例外,每至岁末年初都会为新的一年的重点工作做好安排。
时下,各地2010年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皆已出炉。查阅部分工作安排,我们不难找到这样一个共性,那就是它们继承了往年的安排习惯,依然将“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放在首位。不少地方更是直接而具体,提出今年生产总值要实现多少、同比要增长多少、招商引资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重大项目要建设得如何,等等。显然,从这些美好的愿景中,我们不难找到GDP的魅影。
诚然,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免谈,而经济发展又是排在所有发展的第一位,因而各地出于种种考虑,依然GDP至上,也并非不能理解。但问题是,社会的和谐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就完事了的,它还需要解决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民生问题。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从诸多政府工作安排中看到了“稳增长、调结构、促销费”这些重点,却单单看不到“保民生”这个重中之重。
不少地方的政府工作安排中,就业、教育、社保、住房等民生问题要么是被排在了最后面,要么是泛泛而谈或一笔带过,有的更是不曾提及,总之,这些工作安排都给人一种“没有突出民生工作的重要性”之感觉。当然,有人会说,发展都是为了人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好民生。这话看似没有任何纰漏,但问题是很多地方的经济在发展,民生改善却是相当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也无可回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过程中,诸多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新矛盾新问题也凸显出来,就业、教育、住房、社保等事关民生的领域中还存在不少矛盾。我们注意到,一些地方的经济已经发展到全国领先的程度了,但由于过分地关注经济建设,导致环境恶化,百姓的幸福指数下降,导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行动迟缓——“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住房难、住房贵”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问题仍不被重视,变得越来越棘手。
基于此,十七大报告把民生问题上升为党的施政方针——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上了党和政府重要工作日程。从这个角度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各地解决民生问题的任务不仅不能有丝毫的减轻,而且更该日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做好民生工作是民心所向,党心所系。既然“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那么我们就该及时地将一切的重点转移到民生上来,使所有的发展都倾向民生,真正使民生工作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政府,既要在思想上重视民生,又要工作上要关注民生,还要在制度上保障民生。具体到政府工作安排上来说,重点不该只盯住新的一年GDP增长多少、财政收入多少、重大工程进度如何等,更该盯住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如何增长、孩子上学问题如何解决、社保如何完善、如何解决居住问题……即更该将目标盯在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上来,使更具体更现实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希望各级政府将重点工作安排中事关民生的项目,放在更突出更显眼的位置。唯有更加重视民生,切实改善民生,才能逐步呈现民生更加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