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网 付云鹏/摄
国家移民管理局12月17日发布公告,进一步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政策适用口岸总数从原有的39个增加至60个,政策适用省份总数从19个增加至24个。
免签,看似只是简化了行政手续,是一个“小切口”,其中却蕴含着“大能量”。身为地球村“村民”,“常出门看看”已成为一种生活需求。正是在常来常往中,彼此之间才能建立信任、加深理解,不断拓展商贸、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自去年以来,我国不断优化签证政策,包括简化来华留学审批手续、对部分国家试行免签政策等,旨在促进中外友好往来、合作共赢。此次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释放了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免签政策持续发力,有利于做大入境游的“流量池”。今年前11个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2921.8万人次,同比增长86.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17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从街拍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国“最深地铁站”,到尝试掌纹支付、“钻”进深山学习少林功夫,外国游客记录下所见所闻,也让世界看见一个更加真实、生动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升温,他们“随便走、随便逛”的背后,是我国多年来不断缩小地域差距、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努力,是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持,以及面对外界打量时开放自信的心态。当然,随着免签利好持续释放,外国游客来华增多,也对各地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提升支付便利到完善景区预订,从多语种服务到特色场景打造,各地只有在产品上出新、在服务上加码,才能吸引更多外国朋友“种草”中国。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个开放自信的中国,将写下更多与世界相互交融、彼此成就的精彩故事。(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扩大免签展现中国自信开放心态
用好免签政策,做大旅游增量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