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如何破解“菜贱伤农”的“中国”式迷局?

2011年11月09日 10:2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新闻背景:

 

    在土豆销售依然不乐观的情况下,山东、安徽、辽宁等地又出现了白菜滞销的情况,部分地区的批发价格从2010年的每斤1元多跌到了现在的1角钱。记者了解到,受韩国泡菜危机等炒作影响,白菜价格2010年一度达到历史高位;菜农们纷纷扩种,却直接带来了价格的暴跌。(11月8日央视报道)

 

千龙网:应及早给“菜贱伤农”怪圈画上休止符

    “菜贱伤农”不仅是农民之痛,更是公众之痛、社会之痛。遵循“大小年”效应,今年“菜贱伤农”,明年必定“菜贵伤民”,最终还会殃及社会和谐稳定。最近几年,对于农副产品价格,各级政府部门不是忙于抑价防飙涨,就是忙于平价防暴跌,“菜贱伤农”危害由此可见一斑。很显然,及早给“菜贱伤农”怪圈画上休止符,时不我待,而且政府责无旁贷。

大众日报:别让“卖菜难”伤了菜农心(图)

    对菜农们来说,种植蔬菜是他们保障生活的基本要素,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产销两旺。而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都大幅上涨了,比如,以前一袋化肥五六十块钱,现在好点的化肥都要200块。此外,农药、种子、人工成本也在不断提升,对菜农来说,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蔬菜生产已经相当不易。如果自己辛辛苦苦种植的蔬菜卖不出去,烂在地里、砸在手里,一年的心血付之东流,甚至还赔了本钱,将更加影响菜农来年种植蔬菜的积极性。而这恰恰是需要政府予以政策扶持和指导的。

新华网:白菜滞销呼唤蔬菜储备制度提速

    现在有一种观点,似乎只要出现菜贱伤农的问题,就怨菜农信息不畅、生产上只会“跟风”。应当说这种观点初看似乎有道理,实际却站不住脚。所谓的“蔬菜种植信息”都是蔬菜种植后的统计结果,等到发布出来,对菜农来说已经是“马后炮”,并无很大的参考价值。到那时,菜农即便知道自己又“跟风”了,也不可能将已经种下的蔬菜品种拔掉重种其他产品。因此,笔者以为,所谓菜农信息不畅、只会跟风生产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

经济参考报:价格“过山车”折射农村空心化

    有人责怪农民短视,盲目扩大规模导致下一期农产品供过于求,但问题是,当整个社会热衷于赚“快钱”的时候,农民同样希望在价格大涨时大赚一把,这时没有理由“教导”农民长远考虑、合理生产。“懒庄稼”,这个词形象地说明,由于农业生产太累、比较收益太低,很多农民不愿意加大投入进行精耕细作。这种要素的投入不仅包括生产资料、劳动时间的投入,还包括智力的投入,包括对生产的统筹规划。

人民网:要使菜贱不伤农 政府还需再加力

    针对这种情形,政府要不要管?怎么管?这个问题讨论了很多年,答案基本上形成了共识:政府应该管。鉴于造成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原因在于农户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失误,则政府首先要管的就是帮助农户对行情做出准确的预期。 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事实上这一点目前政府做得不算坏。这些年来,政府对三农问题的确相当重视,建了很多的农产品信息网站,在这一点上政府能做的已经不多。

 

    CE编后语:

 

    从考察菜农角度看,和发达国家比,中国菜农人数众多,整体素质不高,生产力水平较低,赚不到钱是正常的。如有办法提高中国菜农的生产素质,推进蔬菜种植的规模化进程,也就有提高菜农收入,并且维持低菜价,让消费者和菜农双赢的解决路径。


    从市场角度看,随着中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加快,我们还需要为农产品提供畅通的市场渠道。特别是在农业信息对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超对接的进度,无疑会对实现全国性的产销双赢,进而破解菜贱伤农“中国式”迷局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