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叙:文化与旅游的跨产业整合思路

2011年11月08日 15:43   来源:中国经济网   韩叙

    从本月10日开始,持有《印象西湖》门票的观众可持当日门票免费参观岳庙。

    一个是彰显城市文化特色的大型演出,一个是西湖景区为数不多的收费景点,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在双方的极力撮合下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作为杭州着力打造的文化产品,《印象西湖》这几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文创产业的角度看,它以杭城美轮美奂的风景和深厚内敛的文化为主题,通过光声电的组合效应传递给观众,实现了艺术欣赏与寓教于乐的双重体验。从旅游产业的角度看,它延长了游客在杭的逗留时间,带热了西湖北线的夜游项目,带动了周边商铺、餐饮、酒店等经营场所的加速繁荣。此次《印象西湖》与岳庙的强强联手更是突破了文化范畴,成为杭城“夜游经济”的又一台发动机。

    同样不俗的还有运河夜游。运河夜游项目是杭州这两年主推的一项城市旅游活动。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杭州集聚了丰富的运河文化与运河旅游资源。游船上,工作人员为游客讲解运河沿岸的建筑景观、历史和典故。同时,游客也可以将自身的体验反馈给旅游部门,并写下自己对运河申遗的祝福。这种互动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了服务质量,又能为未来的申遗工作建立广泛的口碑。

    品读这两个夜游项目,文化与旅游交融的特色极为明显。

    早在本世纪初,杭州就提出了文化旅游概念,希望通过文化产品的开发与文化价值的传递推动旅游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近年来,杭州一直致力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201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将“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确定为杭州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至此,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由地方性战略升级为国家级战略。得益于这一战略,杭州旅游产品也开始具有越来越浓郁的文化味。

    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看,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则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会上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进一步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结合地方实际,新近发布的《杭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更明确提出,要通过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休闲业等十大重点领域的加速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便利化发展和公共服务业的均等化发展。

    换言之,通过文创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交融,推动整个现代服务业的共荣发展,杭州的做法既契合了国家层面的产业布局,又很好地结合了地方实际,这种更深层次的跨产业整合思路值得借鉴。(韩叙)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