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价格“过山车”折射农村空心化

2011年11月09日 06:59   来源:经济参考报   白田田
    关于农产品价格高涨的热议还未降温,各地又纷纷出现农产品“滞销、暴跌”的现象,大蒜、生姜、土豆、白菜等品种“菜贱伤农”的故事不断上演。

    不少分析将农产品价格“过山车”归因于信息不对称、流通不畅或者货币供应的问题。于是,大力建设信息平台、推动产销对接,成为减少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政策建议,这无疑是合理的。

    然而,一个很容易被忽视却更为根本的原因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广大农村出现空心化和老龄化现象,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已成市场经济中的最弱势群体,既没有提高生产经营水平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缺乏能力去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有人责怪农民短视,盲目扩大规模导致下一期农产品供过于求,但问题是,当整个社会热衷于赚“快钱”的时候,农民同样希望在价格大涨时大赚一把,这时没有理由“教导”农民长远考虑、合理生产。

    “懒庄稼”,这个词形象地说明,由于农业生产太累、比较收益太低,很多农民不愿意加大投入进行精耕细作。这种要素的投入不仅包括生产资料、劳动时间的投入,还包括智力的投入,包括对生产的统筹规划。

    在这样的逆向刺激作用下,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的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这成为了维系中国农业生产的“386199部队”。很难想象,即使建立了全国联网的农产品信息平台,这些从事农业的人怎么能够很好地利用信息来选择生产行为。

    今年以来,作为大宗农产品的棉花同样经历了价格暴涨暴跌的行情。一位曾多次去棉区调研的专家告诉笔者,棉农大多没有什么文化,也不会上网,没有渠道了解全国的种植情况和价格信息,都是到这边问问种植大户,到那边问问收购商。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民逃离土地,逃离农业生产,传统乡村社会日益衰败,而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没有及时建立起来。现在,从事农业服务没有多大的吸引力,金融保险机构不愿意来,农业技术人才不愿意来。农业部部长曾对农业大学的学生们说,现在基层农技推广站和畜牧兽医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近年来进的人很少,“再过十年,谁来保证农业技术的推广?”

    如果不能解决上述种种问题,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政策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同时,随着工商资本的进入和合作社的发展,一些地方农业生产的组织形态在发生变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但是,总的看来,农村“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空心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结依然存在。

    只有走出农村空心化的困局,真正让农民觉得从事农业生产有尊严、有利可图,吸引更多有知识、懂经营的人才加入到农业生产队伍中,农民才会有意愿、有办法提高规模化水平、获取市场信息、通过合作提高价格谈判能力、规避市场风险。如此,农产品价格“过山车”行情即使再次出现,也不至于引发对于“菜贱伤农”的过多担忧。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