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菜贱不伤农 政府还需再加力

2011年11月09日 10:18   来源:人民网   苏振华
    现在正是白菜密集上市的时节,山东、安徽、辽宁、新疆等地又出现了白菜滞销的情况,价格从去年的一元多跌到现在的一毛多。类似的情形上半年就出现过了,四月份卷心菜烂在地里,菜农苦不堪言。

    白菜滞销菜价下跌,直接原因是白菜的密集上市,短期内供需逆转。但事实上去年的菜价是一路走高的,菜农根据去年的行情,今年扩大了种植面积,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在农产品市场上,种植户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组织生产,会导致蛛网模型效应的出现:由于农产品具有供大于求则价格暴跌、供不应求则价格暴涨的特点,如果上一年价格高,第二年农户扩大生产就会导致价格暴跌,再下一年农户减少种植则又会价格暴涨,如此循环,价格年年剧烈波动,农户为此不知所措。

    类似的例子在美国也出现过。1972年由于恶劣气候,土豆产量大幅度下降而价格上涨,随之农场主便扩大种植面积,土豆产量在1974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结果又导致土豆价格急剧下降。对于这种莫测的市场行情,只有极少数精明的农户会有效应对——当农场主们都因土豆价格下降而减少土豆种植面积时,惟有一个农场主根据长期的经营经验,相信土豆价格将上升而扩大了产量,做了一笔好买卖。

    针对这种情形,政府要不要管?怎么管?这个问题讨论了很多年,答案基本上形成了共识:政府应该管。鉴于造成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原因在于农户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失误,则政府首先要管的就是帮助农户对行情做出准确的预期。

    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事实上这一点目前政府做得不算坏。这些年来,政府对三农问题的确相当重视,建了很多的农产品信息网站,在这一点上政府能做的已经不多。

    然而,即便今年的农产品信息是全面充分的,也并不能保证农户来年的生产决策是正确的,因为农户是如此之多,农户的生产决策不可能是统一的,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并不能通过信息的充分提供而完全避免。由此政府还应该着力在两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是帮助农民组织起来。农村在包产到户之后,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解散了,政府对农村的行政管理也随之松弛,尤其是在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之后,农村社会一定程度上陷入了一盘散沙状态。一方面,分散决策分散销售的农户,在市场里如一粒粒的原子,过于弱小的农户,在莫测的大市场环境下,天然缺乏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分散的农户也不可能形成一致性的生产决策。把农户组织起来,显然不是要回到人民公社、用行政性手段来统一指挥农户的行动,而应该遵循自愿原则,让农民走向自由的联合。目前看起来,建立生产和销售合作社是一条比较适合农民的路子,为此政府要发挥的是组织和引导职能。实践证明,农超对接也是一个有效的机制,合作社建立之后,引导合作社直接对接市场,开展订单农业,能帮助农户化解市场风险。

    但即便如此,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仍然是很难避免的,为此政府还需要建立价格支持和农业保险制度。就像今年这样的行情,政府应建立与粮食保护价收购类似的制度,制定一个最低菜价敞开收购。事实上我国的农产品供给过剩只是阶段性的,在总量上并没有全面过剩,政府敞开收购,分阶段投向市场,能平滑时间差所引致的价格波动,这也是消费者所乐见的。但政府也不应承接所有的风险,否则就会放大市场的盲目性,为此应推广农业保险制度,引导市场机制自我克服风险。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出了问题,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出大问题,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再苦不能苦农民,何况我国政府现在财力相当雄厚。现在马上要做的,就是加紧组织力量收购,让农民获得一个不坏的收成。

    (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