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官方的狡辩暴露耻感文化变异

2011年01月26日 14:51   来源:荆楚网   肖亚洲

  云南鹤庆县将607套廉租房分给教育、卫生、计生三个系统的公职人员,这让很多人欣喜若狂,称这是县政府最给力的年终奖。鹤庆县住房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很快作出了回应。(2010年1月25日新华网)

  鹤庆县的回应,堆砌着“阳光政府”“严明纪律”“接受监督”等义正词严的词汇,听起来掷地有声,有理有据,颇有些“讲正气、有底气、显大气、存锐气”的味道。仔细研读,却不难发现官方闪烁其词,自说自理,破绽百出。

  《鹤庆县2010年西片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方案》中,最核心的两个条件是: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家庭人均自有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基于上述条件,鹤庆官方其实只需从事实和逻辑上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仅用298套住房,就“基本”实现了低收入家庭的应保尽保,在“基本”之外,还有没有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有多少户?第二,公示的607户廉租对象,是否100%符合规定的收入标准?第三,两次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累计298户,随后又有607户公职人员家庭分到廉租房,为何鹤庆县的低收入阶层主要由公职人员构成?

  鹤庆官方作出回应后不久,当地媒体即进行了跟踪调查,果真发现其中的“掺杂使假”:607户公示对象中,有卫生院院长、支部书记和副院长,另有多人担任学校其他领导职务。个别廉租对象的家属还是包工头,在当地属较高收入人群,并且有人最近在鹤庆县新开的楼盘购买商品房。一些申请者说,前两次配置的廉租房解决了一部分低收入群众的困难,但还有一部分吃低保的群众住房有困难,此次公示的廉租户中,无一户是低保对象。当地群众质疑:这样的家庭难道比低保人员、下岗人员还穷?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看不到鹤庆县官方正视问题的勇气和诚意,而是罔顾事实,信誓旦旦的表态满纸充斥着无赖式的狡辩和有意模糊,就像肥皂泡,一戳即破。有道是“人在江湖飘,难免不挨刀”,人无完人,政府部门难免也会犯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鹤庆方面玩文字游戏,隐约透着一种权力优先的意识。人们不禁要问:607套廉租房全然分配给公职人员,到底隐藏着什么“猫腻”,夹带了多少“私货”?

  一起起“涉官事件”中,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几个爽快承认有“丑”的。鹤庆官方的说辞,也丝毫看不到权力伦理的自责。一些地方应对舆情的无赖姿态,几乎是当下所有政府部门面对批评和质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惯性”,或曰一种执政“艺术”。正是在种“惯性”下,公权力翻云覆雨,信口雌黄,一切按自己的需要随意涂抹。有的甚至被媒体和公众揪住了软肋,剥去了遮羞布,却“鸭子死了嘴还硬”。

  古人说,知耻近乎勇。而近年发生在身边的公共事件,惯见的是避耻和掩耻。在公众眼前摇晃的,尽是无耻无畏者的影子。地方政府遮遮掩掩,老是找一些理由来搪塞悠悠之口,这种搪塞当然经不起追问,往往徒增笑柄。鹤庆县官方就廉租房问题的欲盖弥彰,就是一面丧失了耻辱感的镜子,它映照着当下耻感文化沦丧下一些官员丑态的“活剧”。

  “耻”在传统道德伦理和文化体系中曾被置于无上地位,耻感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一个社会、一个组织,还是应该有些耻感的,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应该共同遵守一个底线。政府应该有耻感文化,指的是对公众坦诚以待,有错认错,有歉道歉。掩盖过失或死不认错,这无疑是以另一个错误去掩盖前一个错误,久而久之,原本就已经不多的公信力,会愈发单薄得可怜。

  正常的耻感频频被颠覆,耻感文化消弭殆尽,在急速的社会转型中,某些强势阶层的精神世界和伦理道德已经出现严重的异化。耻感变异,底线失守,一再冲击着本来就脆弱的社会信任关系。时下,民意日渐强大,重拾耻感文化的道德符号,需要官员学会低下高高扬起的头颅,直至与民众视线齐平。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