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社会关注的新拆迁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后已过8个多月,至今仍停留在“草案”阶段,引发京城学者高度关注。26日,北京大学宪法和行政法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中心召集了北京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坐在一起,为促进《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废旧立新举行学术研讨会,力图促进“拆迁变法”的早日实现。(《新京报》10月27日)
从2010年1月29日国务院法制办在其官方网站全文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起,新拆迁条例就一直没有远离公众关注的目光。各界起起伏伏的争论、民间断断续续的研讨,还有期间不时发生的暴力拆迁事件,都没能促使新拆迁条例尽快面世。经历着漫长的等待,民众最初热切的期望现在或许已经淡定甚至麻木,只不过,只要暴力拆迁不止,新拆迁条例草案曾经带给民众的希望是不会泯灭的。
新拆迁条例到底有没有希望出台?不止民众心中没底,就连专业学者们也摸不清政府的“心理”。在这近乎漫长的等待中,自草案征求意见后,其后的修改进程“密不透风”,甚至完全“无声无息”,这并不符合常理。
一般情况下,政府发布关于某项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后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公布意见征求结果。比如前几天阶梯电价征求意见稿在民间引发了争论,有媒体报道“九成民众希望发改委尽快公布阶梯电价民意征集结果”,而在之后的两三天内,“有三成民众对阶梯电价存有异议”的征集结果就被发改委公布出来了。相比之下,无论民间掀起多么大的动静,政府部门对新拆迁条例的征求意见结果一直是三缄其口。
联系当下的国情,中国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又过于依赖,暴力拆迁时有发生,新拆迁条例确实过于“敏感”。但是,无论多么“敏感”,一起起地方拆迁悲剧的发生都不应该被漠视,房屋拆迁和土地征收所引发的矛盾无疑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最为冲突的社会问题。这种情况下,新拆迁条例还经得起等待吗?新拆迁条例草案中所确定的公共利益和相关程序界定,将改变现有的地方政府在征收不动产时的主导权,现有的政府主导模式会被彻底打破,这是在现有财税体制下和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的。这也是新拆迁条例难产的重要原因。民众可以理解政府的难处,但是政府部门到底是如何想的,具体修订讨论的细节又是怎样的,在草案研讨修订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还是有义务出来澄清的。“密不透风”的修订程序,不仅有违《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而且还会降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在京城学者举办的这个民间研讨会上,有一个细节值得品味。主办方邀请了英美等学者对国外土地征收情况进行介绍,本来也邀请了相关立法部门的官员或专家与会,但这些官员和专家均没有出席此次研讨会。这样的回避又给民众留下了什么样的信号呢?民众会不会以为,新拆迁条例已在地方政府压力下“偃旗息鼓”,是否已“胎死腹中”?
我们需要听到一个声音,这个声音应该给公众一个信息,关于拆迁什么时间废旧立新,如果不准备废除,要解释为什么停止立新。新拆迁条例到底还有没有希望出台?困难再多,它的孕育过程也不至于长达5年甚至10年吧?等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差不多了,新拆迁条例再面世还有什么意义吗?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