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重庆”的吸氧和“输氧”

2010年06月30日 13:36   来源:华龙网   刘书蜀

  直辖后的飞速发展,山城重庆已初露繁华,超过百米的摩天楼超过80幢。曾有专家建言:重庆很像香港,但千万莫让它成为“水泥森林”。

  现在,重庆已用“森林重庆”覆盖“水泥森林”的实际行动,将重庆变成入眼皆绿的宜居城市。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决定,未来两年半做到“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打造西部最优的人居环境”。

  实际上,早在2008年8月,重庆就发出了建设“森林重庆”的总动员令,要求用十年时间绿化全市8万里山川。去年,全市“一年种了十年树”,成就令人瞩目。本次全委会提出森林覆盖率40%的新目标,比此前38%的预定目标提升2个百分点,显见“森林重庆”建设再次提速。

  而作为“五个重庆”建设内容之一,“森林重庆”是基础性工程,有了大片森林,“宜居城市”、“健康城市”才有深厚的发展基座。作为基座建设,全委会这一决定就是要让“森林重庆”建设带动民生、经济、社会方面均取得突破。

  民生方面,森林不仅可调节气流、净化空气,还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森林重庆”建设可让老百姓多吸氧,从而改善生存环境,提升市民整体健康水平;好的环境令人赏心悦目,提高生活质量。

  经济方面,可改善与提升农民致富与发展的环境,让农民“靠山吃山”。据统计,自“森林重庆”实施以来,全市林业产值从2007年的125亿元,增加到去年年底的210亿元,农民来自林业的人均收入去年超过400元,比2008年增加了120元。

  社会方面,“森林重庆”的建设,实际上是生态文明的建设,可推进发展方式的变革,改变以往“先破坏后恢复”及“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改变把发展视为单纯经济增长、以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代之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所以,“森林重庆”建设绿了山川,富了民众,更开拓出了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如果民生方面是让百姓多吸了氧,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就是获得了“输氧”。

  而且,我们要看到,“森林重庆”建设虽在重庆进行,但也是置身于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重大课题的背景下进行的,其意义不仅仅在重庆。

  在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化、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内外大都市无不将建设城市森林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胡锦涛总书记去年9月提出,争取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专节中也提出“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592万公顷”。这注定中国需要从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从生态赤字经济向生态盈余经济转型。“森林重庆”建设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体现,用专家的话说,“‘森林重庆’提出了一个森林富国论”,其绿色发展可为各地区所分享。

  所以,随着“森林重庆”建设成果逐渐显现,更多的地区也可在发展方式上获得“输氧”。  

  文/刘书蜀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