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陕西咸阳市政协捐赠120多件于右任书法作品后,捐赠人卓登却发现自己捐赠的文物下落不明。卓登称,自己捐赠的字画可能被咸阳市政协的官员私分。卓登举报后反而受到了“威胁”。(《新京报》6月19日)
卓登捐赠的于右任的书法作品价值不菲。于右任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清末以来杰出的书法家。今年5月的嘉德春拍共成交1100多件近现代书画作品中,于右任的138件作品全部成交,作品单件均价超过30万人民币。新闻披露,卓登捐赠给咸阳市政协的这些作品价值约5000万元。如今,这些作品下落不明,极可能被政协官员私分了。
政协官员私分捐赠人捐赠的文物让人愤怒。《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受赠单位应该对捐赠人捐赠的文物妥善收藏、保管和展示。于右任的作品是贵重文物,咸阳市政协不可能认识不到这些文物的价值,如果没被私分,这些文物怎么“下落不明”?正如评论人陈方所指出的,“价值数千万的文物下落不明,这不仅仅是对捐赠人卓登的伤害,更是对民间慈善的伤害。中国民间慈善发展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捐赠人与受捐方缺乏信任,而如果咸阳市政协委员真的私分了文物,将更加分裂了捐赠人与受捐方不信任的鸿沟。弥补这道鸿沟,恐怕比追回文物还要困难得多。”
所以,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必须彻底查清卓登捐赠的文物哪里去了?到底是被哪些人瓜分了?这些人又该受到怎么的惩罚?
除此之外,如果简单地回顾卓登的捐赠过程,还有一些东西值得细细品味。62岁的卓登,其父卓敬亭曾担任于右任的卫士长,生前保留了一批于右任的书法作品。卓登称,其父1966年去世,将这些字画留给了他。1986年,卓登将家中所存的120件于右任的书法作品捐赠给了刚成立的咸阳市政协。
笔者想问的是,既然是价值不菲的文物,卓登为何不捐赠给文物部门或者博物馆,而是选择了捐赠刚刚成立的咸阳市政协呢?是出于爱国之心还是不清楚文物应该捐向何方才选择了政协?这些疑问卓登并没有向公众澄清。有意思的是,捐赠了于右任书法作品后,农民卓登便成了咸阳市政协委员,咸阳市政协也因此将其一家4口的户口从农村迁到咸阳。从一位普通农民转身变为政协委员,一家4口的户口从农村来到城市,这算不算是咸阳市政协给予卓登的“回报”?
说这是“交易”或有些过分,但是咸阳市政协给予卓登这些“回报”合适吗?不是谁都可以胜任政协委员的职务,即便是捐赠了价值数千万元的文物,卓登也未必具备参政议政的能力。政协是政治性组织,政协委员的增设必须考察他个人的参政议政水平,以及民主协商水平,而不应该仅仅因为捐赠了多少文物就作为进入政协的条件。
今年两会前,有广东省政协委员就大声疾呼,“不应让商人掏钱进政协,这会让广大人民群众失去信心”。如果过分去揣测农民卓登当时捐赠文物的动机可能有些不太厚道,但是卓登捐赠之后所获得的政协委员身份的这项“福利”,它确确实实暴露了一些问题。在一些地方政协委员的身份成了一种可以交换的“工具”,除了“政协官员私分文物”的行径之外,这也是这场捐赠风波中令人感到“颤动”的地方。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