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给委员配电脑?确有其事。这事让许多人心里有点矛盾。全国政协给委员配电脑,其实不是始于今年。不同的是,去年会后收回,今年会后不再收回。“留下给委员用,明年带来”。
人们的矛盾心理是多重的。赞成吧,这花的可是公款,让委员拿回去用,岂不类同于公车私用?这还像话吗?反对吧,那就收回,但搁一年不用,既浪费又会使它不好用。那,原本就不该配电脑?
不妨摆脱这种非此即彼的思路。看看两会配电脑,到底是否划算?
首先是节约问题。两会期间按人头计算的纸张成本,未见公开数字。不过一台笔记本电脑则是有价格的,那种能做基本文字处理和上网的笔记本,市场价也就三四千元,批量购买还会更便宜。使用年限越长,使用次数越多,笔记本的年成本就会越低,所带来的效益就会越高。这估计是今年允许委员自己用、明年再带来用的现实理由。
其次,就是有关进步、方便、效率、环保等问题。时代的发展进步,使用电脑成为一种基本工作生活方式,参政议政也当与时俱进,委员履职应当拥有相应的工作条件。用电脑处理提案、查询信息等,比纸张这种传统方式,不仅要方便得多,其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再就是环保、低碳,能够节约大量纸张,道理不言自明无须多谈。
因此,就二者的成本效益进行综合计算,配电脑也许要优于用纸张。
在现时代,笔记本电脑已日渐进入低值易耗品行列,与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一些公务用品,不宜用同一个价值评判标准来衡量。另一方面,有些时候,公与私不可能泾渭分明,在实际中常有公为私用、私为公用的事情发生,原因就在于公与私的目标有时候存在交集。绝对把公与私分开,和公与私绝对不分开一样,都会造成实质性的极大浪费,而实际监管则基本很难实现,硬要进行这种绝对区分,其监管成本则会很高昂。不过,假如这一观点被认为鼓励大家都来沾点公家便宜、都来挖一点公家的墙脚,那也一定是误读。
正因此,人们可能已不会认定摄影记者用公家照相机给家人照张全家福、公职人员用公家一张纸记下一个私人朋友的电话号码、用公家U盘拷一份私人文件之类的行为就是腐败,大多已不在一些低值易耗品的公用或私用问题上进行严格的道德评价与纠缠。
人们更关注的是,有没有在公务用品上进行刻意、恶意、故意的挥霍浪费?给个人配备公务用品是否履行公务所必须?有没有主要为公创造价值和效益?而信息公开则是人们放弃猜测疑忌,转而进行综合成本效益计算与道德评价的前提。
回到给委员配电脑这个问题上,许多人会问,今年给委员发的电脑,是不是去年回收的电脑?如今很多委员,自己已经有电脑,是否需要因为参会,再发一个专用电脑,等等。这需要有关部门释疑。
如果能把以上疑问和有关纸张费用与电脑购置费用公之于众,相信人们的心里就更有一个客观尺度了。在二者成本相差无几甚至配电脑要优于用纸张的情况下,人们至少会更宽容。而基于用电脑乃日渐成为一种基本工作条件,又设若委员们因用电脑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更有价值的提案,带来了更高的效益,人们会更欣然接受配电脑这种方式。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