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视收入差距扩大积聚社会风险

2010年05月28日 14:08   来源:云南网   

  因为规定了“同工同酬”、“工资集体协商”等内容,拟定中的《工资条例》一直广受关注,但也波折四起。刚刚有消息说该条例年内即可出台,马上就有媒体报道,“由于阻碍重重,《工资条例》即使进展再快,也难以在年内出台”。

  “阻碍重重”来自何方?其中之一是国有垄断企业。新闻中说:一位参与《工资条例》制定的人士近日向记者透露,该条例遭遇了来自垄断行业央企的极力反对。许多网站据此提炼新闻,标题径直改为“《工资条例》遭国有垄断企业反对,年内难出台”,国有垄断企业遂引来了网民骂声一片。《工资条例》出台的阻力很多,单单把矛头指向垄断国企,有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之嫌,但网民的愤怒也并非无的放矢,因为垄断国企对《工资条例》不感冒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为了《工资条例》,网民的情绪如此激昂,初看上去似乎不好理解。且不说坦言《工资条例》的相关配套措施不成熟的专家并不看好这个条例,就是只凭经验判断也能明白,《工资条例》即使成为文本,也很难改变劳动在资本面前的极度弱势处境,不易扭转劳动报酬过低的困局。过去连新《劳动合同法》都会被抵制和杯葛,何况今日的一纸“条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情绪性反应又在情理之中。当前任何一个事件,只要与收入分配改革有关,就能吸引公众眼球,尽管凭借朴素的智慧,底层民众也明白,《工资条例》未必会很大地改善自己的收入状况,但在他们眼里,这个条例本身或许并不重要,而其出台与否却是一个风向标,代表我们这个社会是否真在关心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这个问题。

  我们是否真在关心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仿佛不值得一问。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专家还是草根,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无论公共平台还是私人空间,收入分配改革都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但表面的喧嚣之后,却隐藏着另一种真实。新华社主办的《暸望》新闻周刊最近刊文指出,“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中国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强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还是处在可承受的范围,不应该有什么大惊小怪。甚至有干部认为,现在收入问题只是在企业内部与资方有些矛盾,很难形成大规模事件。”

  基层干部认为国人心理承受能力强,和垄断国企反对让利,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内心里并不把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当做多大个事儿。不得不说,这是当下既得利益者一种普遍的心理。虽然他们时不时也会惊呼“仇富”,也会在接连的诡异事件面前感叹“怎么得了”,可一旦需要他们做出调整,表现节制,乃至让渡部分权利时,他们又会漠然置之:没什么大不了,出不了大乱子。

  国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以致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不是就出不了大乱子?中央高层对此有清醒认识,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就曾这样说过,“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贪污腐败,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政权的巩固。”“社会的稳定”、“政权的巩固”,在我们的既得利益者心目中,这难道还不是大事吗?究竟需要怎样的霹雳才能惊醒他们呢?

  国民收入差距扩大,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前进中都会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它,或者明明看到了也装作没有看到,看到了也不以为意。漠视收入差距扩大隐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它的直接后果是,任何旨在缩小国民收入差距的行动都将被“潜消”,使喧嚣终归沉寂,从而让翘首期盼“收入新政”的人们失去耐心。

  哪怕象征性内容居多,《工资条例》也不应继续难产下去,它至少表明了我们对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这个问题的态度。如果《工资条例》在表面的“多元博弈”中继续难产,那无疑是在宣示,当下的“多元”格局中某一元过于强势,这种用多元来掩盖的一元比过去的一元格局更为可虑,因为“伪多元”往往以假充真,无形中加大了社会改革的成本。

  南方(云南信息报)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