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读报,发现一个现象,记者或评论人喜欢用“倒逼”入题:民生问题倒逼收入分配改革提速;取消文理分科倒逼高考改革;漫天传言倒逼出真相;民工荒倒逼产业升级……并且,对倒逼持欣赏的态度,有种沾沾自喜的心理,这是值得警惕的。不信,我拿本周的两个新闻来解释一下。
前一个新闻,是讲一则“湖南省长沙市官员财产公示第一人”的帖子在网络上走红。帖子以长沙天心区规划局局长张力的名义“公示”了财产状况。张力称自己被“黑了”,为了证明发帖人“别有用心”,他主动公示了自己的财产状况,被网民称为倒逼。后一个新闻讲,近日,五大电力集团联合上书相关部门,希望尽快调整电价,理由是年初电煤价格大幅度上涨和目前西南地区大旱带来的水力发电不足。于是,水荒倒逼电价上调出笼。
按常识,纳税人有权要求政府公开财政、官员公示财产。政府和官员为了证明自己是在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就应该主动向纳税人公开并证明财政的公共属性和财产来源清白,不需要纳税人天天去逼,更无所谓倒逼一说。网民倒逼官员财产公示,说来动听,实是有违常识,是逻辑混乱的,主次错位的,因果颠倒的,本末倒置的。
确实,从语义上去理解,倒逼是一种反作用,即先有一种逼压的力量,后有倒逼,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事实不正是这样么?因为收入分配改革滞后,才会有那么多的民生问题,因为有高考的指挥棒,才会有文理分科;因为真相不浮出水面,才会有漫天传言,因为官员不主动公示财产,才有网友私下揭露。
另外,与倒逼相对的应该是正逼,本来应该用正逼的,却用了倒逼,那是因为,被逼的对象可能太强大,或者根本不理会正逼,只好变换策略,曲里拐弯地逼,这是一种民间智慧,透出某种悲哀与无奈。
这种智慧不只民间在用,也被人广泛地为我所用。拿水荒倒逼电价上调来说,电企早就想上调水价了,就是找不到一个好借口,现在,煤价上涨,西南大旱,按照供求关系和价格传导机制,电企说被形势倒逼,再谈亏损论,电价上涨岂不是合情合理?
但有一个事实不要忘了,电力行业是垄断行业,成本并没有真实地公开,假如电企仍然利润丰厚,却以倒逼的名义提价,实是电企逼压消费者。
诚然,倒逼有时会寻找到突破口,撬动久拖不决、积重难返的问题,正因如此,倒逼的手段有时并不可爱,例如以传言的方式逼出真相,但我们或许并不反感,这是因为这样的倒逼手段,完成了对真相被有意遮蔽的反抗,在目的上具有了某种合理性。
倒逼并非多么积极主动的作为,经常是一种无可退让的反抗,当事情还没有严重到无可忍受的程度,比如个人稍为偏激的维权,往往难以撼动既有格局,难以改变根本的成因;当事情严重到一定程度,比如发生群体性事件,严重的后果就变成了倒逼深层原因改进的巨大力量,这样看,倒逼更像是撞了南墙才回头,不是正常社会应有的治理依据。
因此,倒逼很可能是用较大的社会成本来推动社会进步,而我们所希望的是,该少一点倒逼,回到正常轨道,以较小的成本实现社会善治。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