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让“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2010年03月16日 08:16   来源:钱江晚报   戎国强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尊严说”,到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提问时的“阳光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自始至终,都在人们的心里唤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明亮的感觉,一道希望之光,射进了无数充满焦虑的心怀。清晰地记得,从电视上听到,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说到“尊严”一词时,加重了语气;为了突出、强调这个词,前面还有一个小小的停顿。“两会”虽已落幕,但是,重温这些饱含感情、带着热度的语言,让人想到许多……

    让阳光均匀地播洒

    《人民论坛》最近载文:收入水平偏低,影响到新一代男性农民工未来的择偶。不少新生代农民工也因为囊中羞涩,不得不暂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将“爱情和婚姻”搁置起来。

    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仍然是“公平”的首要含义。财富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最近接受《瞭望》杂志采访时指出:“以当今中国的实力,建立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已不是能不能做,而是愿不愿做、如何做好的问题了”,吴忠民说,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2009年这一数据已达6.85万亿,这还不算预算外收入,各级政府光是土地出让金就收了1.5万亿,“我们不是没有钱,关键是要用对地方。每年‘三公消费’近万亿,拿出一半来改善民生;搞豪华活动及相关建设的资金拿出一半来搞义务教育,不是不行的。”

    地方政府和各级官员是“阳光”的“中转站”,如何防止其中一些人(其实有许多人)截留和私占“阳光”?至少在目前,仍是一个沉重的课题。

    代表委员都要见“阳光”

    人大是最高权力机构,政协职能是参政议论。是不是每一个人大代表都有代表人民的意识,都能为人民代言,至关重要。

    但是,事实却是,并非每个代表、委员都能为人民代言。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主张:预算公开与否这由国家说了算,国家如果有统一说法,让各地执行即可。许委员说的“国家”是谁?还不是政府部门,掌握权力的政府官员;但是,用“国家”一词来代替,就显得格外威严、神圣,好像质疑、冒犯官员就是对国家犯罪。在一个文明国家里,只有人民是神圣的,除了人民,任何事物都不具备神圣性。可见,许委员并不认为人民的权力和尊严高于他说的那个转换了概念的“国家”。

    要让“阳光”照遍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照到每个人身上,首先要让每一个代表、委员在阳光下亮相,让人民决定他有没有资格到北京去开两会。监督政府,从监督代表委员的资格开始。

    阳光不到,“火光”惊心

    昨天,《京华时报》报道了2009年春节“央视大火案”的最新进展,调查发现多个部门存在监管不力,“交警的劝阻被回绝”。让众人“害怕”的交警,对央视违规燃放爆竹仅是“劝阻”,换了“级别”低的单位或个人,交警能这么“温柔”吗?对交警的执法敢于“回绝”,如果不是央视这样的“牛人”(法人之“人”),谁敢?

    《京华时报》还披露,央视“新址办公室”这样一个部门,仅仅是本部门搞节日活动,就花35万元买烟花,其中10万元被人吃了回扣。这样的财政不公开还得了?代表、委员的监督作用在哪里?

    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仍然是实现公平的“难点”、“重点”。没有监督的权力,不可能带来阳光,只能带来让人心惊的火光。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