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日21时,《中国青年报》通过对11370名青年网友的网上调查显示,九成网友期待更多代表委员注意超越职业或阶层的局限,站在全国和全体人民利益的高度考虑自己的提案、议案。(3月4日《中国青年报》)
代表委员们的提案议案要与全民利益一致,这样的判断似乎有些画蛇添足。依照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的;而政协委员则是由有关单位推荐、民主协商决定的。代表、委员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荣誉,更是背负着公众的信任和重托;代表委员们的提案议案,不是个人情绪化或个人的一孔之见,而是自身所代表的社会公众的诉求。所以,代表委员们的提案议案要与全民利益一致,既符合了法理要求,也是公众共同的政治诉求。
但反观现实,一些代表委员不能超越职业或阶层局限,其提案议案与全民利益不吻合,与公众的期待相去甚远。一是普遍缺少基层声音,社会底层利益诉求无法体现。如厦门大学教授杨春时发现,政协委员大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很少有来自基层的,底层的声音很微弱,农民工、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更是鲜有代表为之振臂高呼。二是个人倾向性和利益行业化、部门化现象较重。比如,医药界委员宗立成声称:医改若成功是全国人民的悲剧;房地产界茅永红声称:房价不能打压,而且也打不下去,等等。三是“雷人”提案议案层出不穷。如“丈夫应给做家务的妻子发工资”、“建议关闭社会网吧”等。四是“应付糊弄型” 的提案议案也不乏见。如刘翔那份涉及创立体育教练员的有效保障机制提案,竟是找人代笔捉刀的。
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开放,公众民主意识觉醒,参政意识空前高涨,公众不仅关注两会,更关注每一位代表委员手中提案和议案的数量和质量。九成公众期待提案议案与全民利益一致,是公众期盼,更是对代表委员的一种鞭策。
若想让更多的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与全民利益一致,还需要在制度设计上下工夫。在利益格局分化的今天,应适当调整来自不同社会群体的代表比例。相对而言,真正来自基层、底层弱势群体的代表很少,也很难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代表委员提提案议案时,应该广泛调研,倾听民声,而不是闭门造车。否则,代表委员就辜负了人民的重托和信任。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