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提高才是和谐春运应有之义

2010年01月06日 13:01   来源:中国网   叶祝颐
    1月5日上午铁道部公布今年铁路春运方案,今年,春运将从1月30日正式启动,到3月10日为期40天。其中,节前15天节后25天,铁路部门预计,春运期间将有2.1亿人次乘坐火车出行。(1月5日人民网)

    铁道部提前25天公布2010年春运方案,显示出未雨绸缪的姿态,体现了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笔者期待,铁道部能吸收2008春运冰雪灾害的教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认真落实春运方案,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恶劣甚至极端天气。要让乘客走得了,还要让乘客走得好。

    众所周知,中国春运承载着民众举家团圆这种沉甸甸的传统文化。由于二元制的户籍结构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形成了民众回家过年的刚性市场需求,决定了春运现象不可能很快消失。而服务质量差、乘客买票难等春运问题广为公众所诟病。新春佳节是民众合家团聚的重要时刻,如果民众旅途不顺心,自然会心生怨言,最后影响的不仅是乘客个人的利益,更是铁路部门的形象。铁路部门如果真想改变民众春运印象的话,除了提前公布春运方案,迈出“和谐”春运第一步以外,还应该拿出诚意,在如何规范操作、监督问责等方面下工夫。将春运方案变成现实,切实提高铁路服务质量。

    首先说说火车票“一票难求”的问题。由于铁路部门售票机制本身存在弊端,监管不到位,铁路内鬼与黄牛党作乱,每年春运之时,乘客除了忍受排队之苦外,还要遭受黄牛党盘剥。交通部已经承诺水路、公路不会“一票难求”,铁路部门却迟迟不见表态。铁路春运形势未可乐观。关于火车票实名制的舆论呼声一直非常强烈,公众舆论普遍充满期待,而最近几年春运期间,铁道部屡次否定了火车票实名制。虽说火车票实名制会增加铁路部门工作压力,但是铁路部门并非单纯营利企业,带有公共服务性质,不能以纯经济眼光来衡量实名制的得失。如果实行实名制,票贩被打倒,乘客买票方便了,还可以改善铁路部门公信形象。既然民众呼声如此强烈,铁路部门为何不尝试一下实名制呢?铁路部门短期内全面铺开实名制或许不现实,但是上海等城市电话订票系统登记乘客身份证信息已经积累了实践经验。铁路部门选择部分地区试点实名制,应该可以做到。

    第二就是铁道部门服务质量的问题。由于铁路运输行业没有引入市场竞争。虽然维权卫士频频向铁路霸王条款叫板,但仍然没能撼动铁道部门的霸王作风。铁道部门积弊较多。站票、坐票同价,1.1米儿童免票线至今不作调整;火车站与列车商品价格高昂,所售商品不开发票;动车组服务质量打折,列车司机弄丢钥匙;动车组与高铁票价不听证……这些就是铁路部门服务水平的真实写照。至于春运期间等高峰时段,服务质量更是难让人满意。

    列车晚点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不仅普通列车晚点,就连动车组与武广高铁也不能幸免。一支烟逼停武广高铁,就是佐证。列车晚点以后,乘客除了忍受煎熬,或者改签其他车次外,根本讨不到其他说法。同样是公共服务部门,飞机晚点,民航方面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乘客安排食宿、给予适当赔偿。消法规定公民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公民坐火车,他们与铁道部门之间就是消费合同关系,铁路部门理应为他们提供周到的服务。对乘客来讲,列车晚点,既耽误时间,影响心情,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就应得到合理补偿。铁路部门常常自诩列车大提速,速度堪比飞机,在列车晚点补偿方面也该起步。

    如果铁路部门在公布春运方案之后,从行业公益性,服务质量等方面检视自身工作不足,作出实质性改进,无疑更受公众舆论欢迎。铁路服务质量随着春运方案同步提速,才能诠释和谐春运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