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中央外宣办、全国“扫黄打非”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九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坚决铲除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全面净化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环境,努力建立良好的网络文明风尚。
手机、网络“扫黄”的集结号再次吹响,民众在欢呼与期待的同时,一个问题蹦了出来:手机、网络“黄祸”为什么堵不住、斩不断?乍看是个深奥的问题,实则类似“小儿科”,就像治病没有抓住病根一样,治疗期一过,难免不会复发。毕竟,从以往“扫黄打非”的战果中,我们看到的多半是某某网站受到了查处,甚至是被关闭,鲜见责究网络运营商的。殊不知,手机、网络“黄祸”之所以肆意横流、阴魂不散,说穿了,手机、网络的经营者、运营商们都在追求“利”,并且已经形成链条,利益环环相扣。仅在手机“黄祸”的利益链条上,就有电信运营商、SP(电信增值业务提供商)、广告联盟和WAP网站。其中电信运营商提供互联网接入和代收费服务,SP为用户提供彩铃等电信增值业务,广告联盟负责电信增值业务的推广和代理,WAP网站是传播平台。四方各负其责,共同谋利。而电信运营商是最大的受益者,是这个利益链条中的“带头大哥”,还是主动联系非法网站或放纵“黄祸”入网传播的“皮条客”。对这个“黄祸”的始作俑者都“放一马”或者“高高兴起,轻轻落下”,又怎么能斩断这种利益的链条呢?这种“黄祸”的传播链条斩不断,难怪“黄祸”肆意流淌,毒害青少年呢?
既然找准了“黄祸”的根源,等于是找准了“病根”,能否对症下药,还得体现在两个字上,即敢与会。
敢不敢治“病根”,需要的是决心。因为仅此次停止与所有WAP网站的计费,将对中国移动的收入产生巨大影响。据说“断臂扫黄”每天要亏1000万。有如此大的利益受损,中国移动能坚持多久,是否期限一到便“涛声依旧”呢?要想正面答案这个问号,除了需要运营商的决心以外,还需要监管者政府的决心。而政府的决心不是去干涉企业的行为,而是要企业端正经营思想,不唯利是图,尽可能性地多承担起社会责任,当社会文明进步的倡导者。
有了决心,还看会不会“医术”。会不会建立司法与技术联动、司法与行政联动的监管长效机制,真正“刮骨疗伤”。如能否厘清经营者与运营商、运营商与监管者的责任,真正将问责制落到具体的单位、具体的个人,做到有责必究?能否出台一部《电信法》之类的法规,依法斩断利益链条,依法治“黄”,对手机、网络制“黄”、传“黄”者进行“严打”,让其一次受罚,“赔陪了夫人又折兵”?能否实行实名制,在注册域名和支付平台的建立上实行实名准入制?能否设置网络“绿坝”审查程序,把“黄祸”拒手机外?能否建立“绝色网络”,以满足青少年上网的需求,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否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引导,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青春期,树立起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远离或抵制淫秽色情低俗信息?等等一套套“刮骨疗伤”的“医术”,值得人们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