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不巴结领导的人”有益净化官场文化

2009年11月16日 07:59   来源:红网   陈庆贵
    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第5、6期培训班,14日分别在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防止任人唯亲、唯近。(11月15日人民网)

    老实说,在选人用人上关心重视老实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早已不是新闻的常识级道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官员素质培养和品德教育。“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是中共一以贯之的用人原则和道德尺度。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历史与现实都表明,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只有做到人品上老老实实,才能有工作上求真务实和人格上的巨大魅力。

    我注意到,李源潮任中组部部长以来,始终高擎强调一个“正”字。无论是“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逞”,抑或“以最坚决的态度向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战斗”,无论是“让说空话、大话、风凉话、泄气话的人没有市场”,抑或“让想干事、干好事、会干事、不出事的人受到重要用”,等等,无不体现和凸显一个“正”字。中共组织史上,选用老实人也有过成功典范。罗荣桓元帅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个政工干部出身的元帅,也是唯一一个在国内上过大学的元帅。对于这位早逝的元帅,我党三代领导人对他都有过一致的高度评价。毛泽东说:罗荣桓是个老实人;邓小平说:罗荣桓是个厚道人;江泽民说:罗荣桓家风严谨。

    在选人用人上要不要“重视不巴结领导的人”当然不是问题,问题是,在当下不少地方知行不一说做“两张皮”,一些地方官场遴官“潜规则”根深蒂固。一个不争事实是,目下少数地方官场生态大抵生存三类人,一是走“红路”不干事有后台背景的“衙内”;二是走“黄路”只会吹牛拍马阿谀巴结行贿上司不会干事的“奴才”;三是走“黑路”只会做事不会巴结既无后台又不行贿的“人才”。前二类人常常能够官运亨通飞黄腾达,而后一种人大多只能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做“苦行僧”“老黄牛”辛苦委屈吃亏一辈子。有民谣如是说:“老子有用儿好汉,老子无用儿混蛋。”“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表扬了溜须拍马的,提拔了指鹿为马的,冷落了当牛做马的,逼走了心猿意马的”……诸如此类民谣官谚举不胜举。贪污受贿2千余万元的某省建设厅前厅长徐某在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畅述做官心得总结为官原则堪称官场“金科玉律”,其中就有:“不但要学会说假话,更要善于说假话”“必须把会做人放在首位,然后才是会做事。做人就是处关系。”“要相信拍马是一种高级艺术。”“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都不是必须严格遵守的,确切地说,执行起来都是可以变通的。”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活脱一幅21世纪官场现形记和“潜规则”世像图。

    我所谓的官场“潜规则”,大抵是指官员看不见、无明文规定,大家心知肚明约定俗成,且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和人们不得不“遵循”的一种规则。在少数地方官场,“潜规则”甚至凌驾于显规则之上,“潜规则”起作用显规则被架空。官场“潜规则”并非与生俱来,从社会外因审视,现时全社会充斥着甚嚣尘上乌烟瘴气的对权力金钱的过度迷恋膜拜,为官场“潜规则”形成肆虐提供了天然机会。就官场内因观照,随着官员理想教育淡化和道德信仰缺失,势利庸俗演变成为某些官员唯一索求,前贤“当官不许发财”的官训被扭曲为“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谬论,在如是“官念”和价值观支配下,少数官员对行政伦理和党纪政规的敬畏荡然无存。在供求双方互动作用下,官场“潜规则”被放大并愈甚成为官员升官发财的人生圭臬和不二法门。官场“潜规则”在保护圈内人既得利益的同时,又时刻阻止圈外人渗入。对大多数不遵循游戏规则的人来说,“潜规则”有着约定俗成的排外机制,并将不按规则行事的人排除在外,进而导致让人唏嘘太息的“好人受气坏人福气”官场悲局怪圈。官场“潜规则”不仅祸患官场还贻害社会,它是一种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和健康风气的规则,它鼓励促使部分社会成员产生投机取巧投其所好阴暗心理;其现实祸害乃是致使民众产生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感。

    因此,果欲在选人用人上回归“重视不巴结领导的人”的正确导向,当然要消灭“潜规则”。而要从根本上消灭“潜规则”,当然要“还权于民”——将决定影响干部任用的权力赋予民众。因为“集权”与“交易”不复存在,其依附的“潜规则”自然呜呼哀哉。而在我看来,更为首要的当务之急是净化回归一种崇尚官德敬畏制度的官场文化。因为倘若不能重构起官员骨子里对制度条规的绝对敬畏,再完善的制度机制也是白搭,甚至制度机制还有可能成为某些别有用心者的伪善包装和遮羞布。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