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网 王岩/摄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作出一系列部署,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国有14亿多人口,9亿多在城镇,近5亿在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就是在理顺“城”的同时,统筹好“乡”这一头。
成绩有目共睹。城市在更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据统计,近10年累计1.65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截至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2012年末提高13.06个百分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各地推出一项项措施,旨在以更均等的服务、更完善的保障让农业转移人口“留得住”“融得进”。
城市敞开大门,乡村建设也是日新月异。目前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通5G的行政村占比超过90%,“村BA”“村超”“村咖”等文旅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其实,现代化越往前走、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越喜欢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越来越多的乡村已变身城市“后花园”。在不少东部发达地区,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双向奔赴,乡村已成为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热土。
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将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元消费需求,拉动万亿规模新增投资需求。不过也要看到,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要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确保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等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