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苏宁和国美等电商之间的“价格战”并不新鲜,但这次各方出手似乎更辣。毫无疑问,除了质量,消费者最关心的就是商品价格。所以,对几家电商的举动,消费者就没有理由不欢迎,而且期待持续下去,让心仪的商品价格低些再低些。
然而,“买的没有卖的精”,电商拼价格,毕竟不是“学雷锋”,生存、发展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两天“交锋”过后,已经有许多消费者“吐槽”,列举出电商们玩的“小把戏”:先涨价后降价、大量商品处于无货状态、相互之间商品种类“错身”等等,让消费者无从比对价格。此番“价格战”会不会就这样打下去,还有待观察,但这些“发现”已然提醒人们,不要对电商“价格战”寄予太多期望,以防被一场高明的促销活动所忽悠。
既然被称为“战”,就逃不过战争规律。价格高低只是表象,决定输赢的是参战各方的资本实力、经营管理能力。尽管这场“价格战”能否真如有的商家所言成为持久战,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但消费者还是真诚期望这场价格竞争真能迫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创造新的营利点,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升行业竞争力,“价格战”真正成为相关各方共赢的好事。
因此,人们还希望,商家在降低商品价格的同时,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打折扣,甚至比以前做得更好。如此兴师动众地打“价格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商业流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除了“价格战”,我们更欢迎“价值战”,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体会到满足,才是商家竞争更高明的手段。
最重要的一点,人们希望“价格战”不要演变成跨越法律底线的恶性竞争。对价格竞争,法律有明确规定,商家必须遵守。如果竞争走向一方独大,那么非但不能促进竞争,还会因此形成新的垄断而扼杀竞争,让广大消费者为一时价格受益而大量埋单。这一点尤需警惕。
(新华社记者朱立毅)
相关评论:
“京东苏宁电商价格战”洗了什么牌
电商价格战,戏弄消费者没有赢家
三大电商“假唱” 规制不应“耳聋”(图)
电商价格三国杀,难说“这是一种爱”
除了“价格战”,电商能否拿出点真功夫
电商三国杀,需防“洋雷锋”别有用心
电商三国杀 消费者吃亏:买的没有卖的精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