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即将结束,从开幕至今,在中国健儿勇争金牌的同时,西方却总是带着固有的“傲慢与偏见”质疑中国。
从初始的“善意”提醒中国媒体,“如果想拍摄伦敦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请提前询问他们”到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对美国奥运代表团身着“中国制造”官方制服大为光火,再到叶诗文勇夺金牌后饱受兴奋剂传闻质疑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虽然已跃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依然是贫穷、落后、素质不高等的代名词。中国的发展模式不被认同,所取得的成绩受到质疑,进而中国产品被贴上“价廉质次”的标签,中国运动员取得佳绩时,他们也想当然地认为背后有猫腻。
其实,早在1936年,西方人就对中华民国奥运代表团极尽嘲笑,他们眼中的中国人身体羸弱、难成劲敌,堪称“东亚病夫”,以至于后来只有符合他们心中中国人形象的影片,如《大红灯笼高高挂》等才能斩获大奖。应该说,奥运是中国展示自己实力的一个窗口,身体强健的背后象征着国力强盛、物质丰富,早期之所以采取集中国力发展竞技体育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当今中国已并非必须用金牌数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唯金牌论”之风早已改变,人们更渴望的是强身健体、享受体育,从人们对周俊失利、吴景彪获银牌的宽容与安慰中亦可看出。
再看看在伦敦奥运网站列出的194种纪念品,其中中国制品占了六成半,“中国制造”已成为奥运会上与运动员夺金相媲美的另一道风景。据为伦敦奥运会生产吊带的东莞展宏织带公司介绍,生产一条吊带包含着染、织、印、电脑提花等工序,并且涉及油墨、塑胶等下游产业链。因为有着成熟完整的产业链,所有的产品配套都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是其他国家的企业难以做到的。而且,中国厂商能够符合伦敦奥运会产品的严格质量要求,本身也就说明,中国产品的质量是信得过的,是能够达到欧美品牌要求的水准的。何况,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仅为欧美品牌代工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注重创新、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如安踏体育副总裁张涛表示,“顶级赛事和体育资源带来的不仅仅是直接的收入,它的核心价值是提升品牌高度。”
不仅如此,据海外媒体报道,英国旅游业的官员称,伦敦奥运会期间,来自中国的游客在伦敦平均每笔消费为203.04英镑(约合人民币2030元),比排名第二的阿联酋高出整整10%,轻松拿下伦敦奥运会期间的“消费金牌”。可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对全世界经济,特别是在经济危机中遭受重挫的欧美地区而言,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之所以成为话题的中心,被裹进质疑的漩涡,固然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但更多的则源于西方一些人固有的傲慢与偏见,他们屡屡自己“打脸”,为其不当言行致歉已经对此做出了证明。如美国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南希?佩洛西在每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哈里?里德“穿中国制造的队服而感到耻辱”的说法向中国致歉;伦敦奥运会媒体中心主管马克?霍威尔称如有中国记者感到被伤害了,那一定是误会,“我深表歉意”;英国著名国际学术刊物《自然》杂志8月6日发表声明,为此前其网站上发布的一篇质疑中国奥运女游泳选手叶诗文可能靠兴奋剂夺金的文章郑重道歉……
如果西方一些人仍不肯抛弃傲慢与偏见,坚持用“有色眼镜”审视中国,乐于对“中国模式”说三道四,甚至歪曲、污蔑中国的话,类似上述那些自己“打脸”的事恐怕还会不断发生,他们也只能一直走在“致歉”的道路上。(马璐)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友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mail.ce.cn(#改为@)。
相关评论:唱衰房地产调控 隐秘的倾向性言论意欲何为?
“唱衰20年后的中国”缺少技术含量
西方专家唱衰中国经济背后的潜台词
奥运会锤炼中国的自信
国际自盟:申诉里的傲慢与偏见
“中国话题”中的傲慢与偏见
伦敦媒体中心的提醒充满傲慢与偏见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