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郭夏:西方专家唱衰中国经济背后的潜台词

2012年07月09日 09: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花旗银行(中国)研究与投资分析主管称,今年下半年最大的变数已不是欧债,而是中国经济,并称中国经济已走到近30年最危急时刻。花旗分析师还预计,最快到2016年,中国人口红利将消耗殆尽,中国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出口、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的三大马车全面缓行,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近30年最危急的时刻。(7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

    西方财经机构的经济专家不会凭白无故地为社会提供免费的财经分析。西方金融机构财经专家公开发布的研究和投资分析报告,很多都是变相为其经济宿主利益服务的财经资讯。

    西方金融机构的财经专家唱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财经背景就是美国的中国概念股已经被打入谷底。据《经济》杂志记者谢长艳报道,很多中概股在被国外投资者做空后一蹶不振,股价甚至低于1美元。按美国退市标准,如果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不符合交易所的上市规定,将面临退市的风险。联合信息、利展环境、中国精密带钢、赛诺国际等一批公司都收到了退市警告。目前中国概念股被做空的范围由美国、加拿大等北美资本市场扩大到中国香港市场。

    在美国股市整体上扬的大背景下,中概股遭到逆势打压堪称美国股市中的一个财经奇观。一年多来,美国对冲基金不断卖空借壳上市或者IPO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与此同时还借着一些中概股公司不断烧钱和财务造假的事件,利用传媒添油加醋、制造恐慌、对股民进行心理打击。可怜的中国概念股,股价集体大幅下挫,市值都大幅缩水。太阳能中概股更是一泻千里、惨遭涂炭。结果是,中概股股东损失巨大,做空中概股的对冲基金却赚的盆满钵满。

    醉翁之意不在酒。西方金融机构专家在中概股狂跌之后,抛出中国宏观经济悲观论调也算是用心良苦。说一套做一套是对冲基金反向套利常用的财经手法。西方金融大鳄正是瞄准了中概股价值严重低估的资本市场洼地,才煞费苦心地给不寒而栗的中概股持有者再泼上一盆冷水。正如《经济》杂志发表的《中概股逃离华尔街》一文所述,“很多美国中概股被迫选择了私有化的退市之路。在中概股私有化浪潮下,一些嗅觉灵敏的PE甚至专门成立了私有化新型私募股权基金,来分享这块大蛋糕。”

    财场如战场。兵不厌诈,财不厌欺。能够看到财讯陷阱背后的财经馅饼和财讯馅饼背后的财经陷阱,才是财智赢家的大智慧。(郭夏)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唱空”中国经济有何“动机”?

钮文新:用推理数据唱空中国 境外势力意何为?

谁在唱空股市 谁在挤压中国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