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低迷的时候,任何一家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资产的案例都能刺激人们的眼球。这两天,一条中国民营企业到美国上演“蛇吞象”的消息就引起坊间的热议。
7月9日,北京卓越航空公司透露,它将就收购美国豪客比奇公司旗下商务喷气式飞机及螺旋桨飞机业务进行为期45天的排他性谈判。卓越航空开出了让豪客比奇公司颇为满意的“价码”。在豪客比奇破产绝望的时候,对它来说,卓越航空可谓是一个好的买家。
根据协议条款,卓越航空将以1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亿元)收购该公司,并于未来6周内付款,支持豪客比奇在交易完成前的飞机相关运营业务,从而保留重要的未来发展机遇。条款还明确,豪客比奇的美国总部、管理团队和员工将全部保留,继续开发豪客比奇公务机产品线。
豪客比奇曾经是世界领先的公务及特殊任务飞机制造商,其飞机的年均销售量达到400多架。但由于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业务量大幅缩减,近两年的年均销售量已减至200架以下,公司无法支付巨额债务的高昂利息,已难以为继。今年5月3日,豪客比奇向美国曼哈顿破产法庭提交了破产申请,并罗列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产和债务。
此次尽管有来自美国、印度、巴西、中国的4家公司参与竞购,但卓越航空志在必得。卓越航空的老板称,购买豪客比奇的资金已经筹备好了,一部分来自公司自有资金,另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也许在卓越航空的决策者看来,参与竞购豪客比奇是捞到了一个便宜货。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购买豪客比奇不是便宜不便宜的问题,不是5亿美金或者1万美元的问题,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收购本身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给卓越航空竞购豪客比奇泼点冷水。至今,我们都不清楚卓越航空花去17.9亿美元买下这家美国破产公司能做什么。虽然豪客比奇的“块头”不小,但卓越航空要维持这家公司的正常运营,几乎不可能。因为卓越航空除收购花去17.9亿美元外,还需要更多资金来激活这家企业。
事实上,豪客比奇是一个逐渐在下降的、被市场抛弃了的品牌。在目前的美国市场上,对豪客比奇的军用飞机和公务机需求不大,近十年来,豪客比奇一直在苦苦挣扎。不管谁拥有了豪客比奇,它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市场上的销售也不会好转。
豪客比奇的卖与不卖,对美国总体经济的复苏,包括美国飞机制造业的重振,都无足轻重,因为它的分量太轻了,卖了也不见得就能使美国经济复苏,不卖也不至于会如何拖美国经济的后腿。当然,对美国飞机制造业来说,卖了豪客比奇多少也算是扔掉了一个包袱,可以轻装前进。
而对中国飞机制造业来说,卓越航空买与不买豪客比奇同样无足挂齿,国内飞机制造业不会因为收购了豪客比奇,总体水平就能得到多少提升,而收购不成也不会影响飞机制造业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
一些专家也提出质疑,卓越航空收购豪客比奇,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也带不来任何先进技术。难怪在出售豪客比奇的问题上,除了美国媒体有不同声音外,美国官方和业界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几乎没有反对意见。这表明,卓越航空收购豪客比奇很快就会在美国政府部门获得审批通过。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卓越航空收购豪客比奇,无非是要获得豪客比奇的品牌和相关先进技术,但与上述那些不利影响相比,卓越航空的此次收购最终很可能会落个得不偿失的结果。
卓越航空如能让豪客比奇起死回生,当然是最好的结局,这样不仅能证明中国民营企业的眼光和经营能力,还会多少改变一下外国人对中国“此地人傻、钱多,速来”的观感。但是,要实现这样的结局,可能还需要付出更多,投入产出比非常不划算。总之,为了仅有的一点面子,不管卓越航空拿的是自己的钱,还是向银行贷款,去购回一个已经老化的品牌都是不值得的。(邱林)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食品企业“走出去”有双赢效果
中国企业“走出去”趋向多元
中钢巨亏30亿的“窝囊戏”谁能看得下去?
中国企业走出去 为何上瘾“伪并购”?
奥巴马政府虚伪地对中国穷追猛打?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