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殿福:地方政府缘何一再挑战楼市政策底线?

2012年07月18日 06: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7月13日网传珠海拟取消楼市限购限价政策。珠海住规建局官员表示,珠海限购范围缩小,限价已不作为调控主要手段。14日凌晨,住规建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双限令松绑措施虽然不违反楼市调控的原则,但因种种原因被紧急叫停,珠海楼市双限政策维持原状不变。(7月15日《京华时报》)

    这一轮的楼市调控时间之长为历史之最。在持续不断的楼市调控之下,一些地方政府撑不住了,先后有扬州、珠海等地抱着“孤注一掷”的态度出台一些变相的救市措施,无一例外,这些救市措施在出台之后瞬即就被中央政府强令叫停。

    中央调控楼市的决心不可动摇,不仅体现在要斩钉截铁地叫停任何形式的“救市”政策,还要体现在对敢于“以身试法”的地方政府及其相关责任人给予严厉的处罚,使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否则,地方政府挑战中央调控政策的“救市”行为会按下葫芦浮起瓢,此起彼伏,没完没了,国家政策的严肃性将大大地受损,中央政府的权威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尽管明知国家调控楼市的决心难以撼动,可一些地方政府还是接连不断地触碰“高压线”,为何?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地方政府因楼市调控产生财政“危机”。“土地财政”是当今一个普遍的现状,在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严格调控之下,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开发商,还有高度依赖房地产的地方政府财政。在严格调控下,楼市没有成交量,地方政府没有了房地产方面的相关税收;楼市不活跃,开发商对拿地不积极,土地卖不出去,政府拿不到钱。财政的吃紧使地方政府想方设法救市,激活房地产市场,不惜铤而走险去触碰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政策的“高压线”。

    其二,“违法”几乎没有成本。其实,每个地方政府都清楚他们出台的“救市政策”十之八九都会被中央政府叫停,可就是这样,他们还是前赴后继地去触碰“高压线”,除了财政吃紧的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违法”的成本极小,甚至没有什么成本,除了被中央政府叫停外,不会受到任何的惩处。扬州、河南、珠海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的救市政策虽被叫停,但没有哪个政府、哪个部门、哪个领导被追责,至少新闻上没有报道被追责的事。只要没被叫停就能“救市”,被叫停了也没失去什么,也就是说,触碰楼市调控“高压线”的成本基本上为零,这就使地方政府敢于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中央的调控政策。(佘殿福)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根治楼市痼疾不能单纯依靠宏观调控

楼市调控遇两难 政策调整将来临?

楼市宏调不能溃于急功近利

住建部肯定“扬州新政”是否预示楼市回暖?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