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宏观数据显示出,实体经济基本面基本稳定,没有出现进一步恶化或者大幅下滑,但是社会需求依然较为疲软,宏观经济依然处于触底企稳阶段。
中国经济景气指数显示,6月份宏观经济先行指数略有下降,同步指数基本与5月份持平,预警指数则继续下探,已处于稳定与下降的边缘。三季度,稳增长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但是7月份的宏观数据说明稳增长政策仍无法很快扭转实体经济走向,一方面为避免走上一次经济刺激的老路,稳增长政策规模有限,而且部分政策边际效果也在下降;另一方面,政策传导也存在一定困难,诸如投资资金问题。因而下半年经济恢复的力度和节奏可能要慢于市场预期。预计三季度宏观经济将逐步探底企稳,全年GDP增速约为8%。
三季度应该是个重要时间节点,观察政策效果,观察经济走势,这就要求稳增长政策基础上继续要做好政策预调微调,及时针对突发情况做好应对。现在,最为关键的是,经济下滑的影响已逐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高经济增速下所掩盖的生产经营、非法融资、产能过剩等矛盾已集中显现出来,这可能会对社会信心形成一定冲击,我们已注意到消费信心开始出现较大波动,下行压力较大,要避免这种信心演变为实际经济行为。另外一个担心就是,现在我们以牺牲速度换取经济转型,但是从现在的各种信息看,这也是存在很大风险的,诸如地方政府近期不断抛出的大规模投资计划等,一定要避免地方政府稳增长调控心切,抛出不切实际的投资项目,最终导致经济转型不成功,反而进一步受到投资狂热病的拖累,导致经济中的固有矛盾得到进一步激化,加剧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矛盾。
稳增长政策已在基建投资、刺激消费领域等发力,但是稳增长政策还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
首先,加快结构性减税步伐,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经济放缓背景下,企业订单减少,经营压力较大,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让利于民、于企,激活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力。
其次,加快改革步伐,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加快金融部门改革,主要促进金融深化,推动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继续打破行业垄断,激活民间资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生产效率;较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差距,提高消费能力。
再次,加大民生项目投入力度,进行有效基建投资,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最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继续通过财政、金融等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新兴战略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季度,稳增长政策基本维持现状,如果经济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大刺激力度。但是不赞成单纯为经济增长而进一步扩大经济刺激规模,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已下降,不能错误的追求高经济增速,反而应该在经济逐步企稳的态势下,继续实现经济转型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此,财政政策应该有更大发挥空间,货币政策配合维持适当的市场流动性,并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需要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袁吉伟)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友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mail.ce.cn(#改为@)。
相关评论:
热点图片: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