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部门当为“问题校服”把脉

2012年07月13日 07:09   来源:红网   窦永堂

  小升初在即,有的学生家长遇上了愁事。北京一七一中学初中生要买8套校服。家长愁的是,对于正在发育期的孩子,一次性购买这么多套校服有些浪费。(7月11日《新京报》)

  该不该买,应该买几套,不是纠结关键,数量多寡不是衡量是非临界线,“多次少买”的主张看起来高明,似乎既可以巧妙抵挡大宗数量的铺天盖地,又能减少因孩子发育带来的校服“折损”,其实均系舍本逐末。

  各地的校服不论好赖,之所以一律成为有罪假定对象,缘于这一特殊标志服有着太多被轻视的强烈诉求。

  日前,教育部颁布《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要求,中小学应当逐步建立健全班级和学校两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实施采购校服、订购教辅材料、组织活动、代收费用等直接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一般应由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建议和选择方案,并做出相应说明,提交家长委员会做出决定。

  但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及运作不易。拿校服来说,涉及三方:一是主管方、校方、厂家,二是家长购买一方,三是学生使用一方。良性的局面是,三方认真坐下来,面对面地讨论,或举行相关听证会、研讨会、辩论会,统一对校服公开招标。对生产厂商的招标、校服质量、价格、款式,一律向社会公示。

  然而,以上三方并不对等,家长和学生实为弱势,权利极易被抛弃和虚置。精于经商的校方和厂家,受利益驱动,极易结成利益共同体,热衷暗箱操作,除了厂家逐利,揽总的、分管的、采购的,都会想法捞一点。据称,一般一套校服怎么也得让学校挣到30%到50%左右,有的更大,远逾多地重申的5%以内的控制目标。

  在这种情形下,事实上的“强制着装”就不可避免了。或政令强制,或统一垄断,不同的仅是色彩的或明或暗。

  除了诸多环节必须公开透明,以获取家长信任,堵漏私利渠道,重要的还在于,政府职能部门应当统一定价、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从而起到主导、协调、监督、服务、保障作用。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