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人区少坤6年来用手机随手拍公车私用,共举报100余辆公车。区少坤也经常因此被骂、被威胁删照片、被吐口水、被打。但区少坤表示,谁都可以监督三公消费,只要还活着,就会继续监督下去。(6月29日《中国青年报》)
一个普通公民,能够坚持6年和公车私用“较真”,并且成为一个正义“符号”,这样的公民是让人敬佩的。然而,“区伯”毕竟只有一个,即便是令公车私用者闻风丧胆,但却没有永远的“区伯”。
面对“区伯”举报,有些单位做得很好,不仅严肃处理,而且领导登门道歉,但有些单位根本就是置若罔闻。如此,区伯也是没有办法。况且,区伯虽然铁面无私,但也有“讲人情”的时候,面对警察公车私用送妻子看病,也无法硬起心肠。
公车私用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得如同垃圾。一边是诟病不断,一边是公车私用不断,区伯的力量毕竟有限的。哪一天区伯生病了,又该怎么办?肯定会有人说,如果人人像区伯,那公车私用还敢吗?这话虽然没有错,但只能存在于假设中,因为不可能人人像区伯,我们也无法要求人人是区伯。
一个人的区伯,或是几个人的区伯,其力量都无法与公车私用抗争。唯有制度式的“区伯”才有力量。整治公车私用,最根本的做法就是釜底抽薪。减少公车的数量。其实,这方面已经有榜样。据了解,韩国首都首尔市人口1200万,整个道政府只有8辆公车。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彻底减少公车,但做到严肃处罚应该不难,如果发现一次公车私用,那就立即下岗,如此,谁还敢公车私用?韩国公务员受贿1800元就下岗,香港对腐败“零容忍”,我们为何就做不到对公车私用“零容忍”?
6年举报百余辆,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我们面对的是庞大的公车,面对的是相当严重的公车私用弊病。一个区伯还真的如螳臂挡车,很难形成真正的震慑力。
制度式的“区伯”其实也并不缺乏,关键还在于执行力。当制度式的“区伯”和公民式的“区伯”相结合,才会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足以将公车私用“踢”入万丈深渊。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