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权力“索捐”尽早销声匿迹

2012年05月15日 07:54   来源:广州日报   吴睿鸫

  有不少网友发帖称,四川省攀枝花市公务员、事业单位在编员工、教师和一些企业员工等,被强制捐出一个月基本工资给一个新成立的基金。对此,攀枝花市外宣办负责人称,这个“扶贫帮困基金”为常设基金,目标是筹集五千万元,但捐款都属于自愿。

  尽管攀枝花市的“自愿捐助”还未最终完全证实,但从报道来看,多半是一种公然的权力索捐。因为,此次捐款是通过正式红头文件下发的,给每个单位和企业,规定了原则上不低于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揆诸现实,我们仿佛被权力索捐所围绕:教育局新建大楼,下属学校要“自愿捐助”;派出所工商局乔迁新喜,辖区经营企业和场所要“自愿捐助”;很多落马的贪官也假惺惺地宣称赃款来源于“自愿捐助”;每逢天灾,机关企业的干部职工要表示爱心,会“自愿捐助”;甚至笔者所在地的大学生就业,也要“自愿捐助”来改善校舍,被曝光后,才被迫叫停。

  其实,所谓“自愿性捐助”,就是摊派性捐助的置换。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迫于权力的威逼不得不违心地进行捐助。而现实中摊派性捐助的本质就是权力索捐。个中原因,一方面源于地方官员好大喜功、追求政绩;另一方面则是滥用行政权力筹集经费,甚至用这些“善款”,中饱私囊,挥霍浪费。

  从某种意义上讲,慈善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自由。不管是央企,还是私企,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他们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快乐地慈善。而摊派性捐助则带有强迫性,是对人或企业的“道德勒索”。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所有领域的摊派性捐助,让权力索捐早日销声匿迹,不仅要规范和约束政府的权力,将权力关进笼子里,更关键的是,应当赋予公众监督的权利,让政府的日常行为置身于强有力的聚光灯下。唯此,才能让权力尊重权利,权力畏惧权利,当企业和个人面对类似“索捐”现象,也不必担惊受怕,有捐必应。让地方政府官员手中的权力始终被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让每一位利用权力进行索捐的官员都受到法律严惩,让“自愿捐助”真的出于“自愿”。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