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不能缺位,但更重要的是,政府不能越位。政府不是“管家婆”,要舍得放弃。
前天,在审议省党代会的报告中,有代表表示,广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初步建立起来,但还不够完善。比如,在政府采购中就有一些“潜规则”,有时权力的“寻租”扭曲了市场机制。对此,省委书记汪洋要求有关部门认真调研,拿出举措,下决心解决公共权力对资源配置的不恰当干预,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政府采购的“潜规则”由来已久,身边的例子有很多,近在眼前的就有去年11月被曝光的海口一家“五无”公司,注册成立后不到一年内连续赢得政府采购大单,甚至击败出价低的知名企业以最高价中标。政府采购为何能青睐“五无”公司?明眼人都知道,是代表政府进行采购的公权力没有得到约束,便有了“寻租”的空间。而公权力一旦可以“寻租”,便极易过度干预市场,并利用其手中掌握的行政审批权,打破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规则,进行“暗箱操作”,为部门捞利益,为个人牟私利。
权力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归根结底还在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错位。作为现代政府,其职能应是代表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体现在市场经济中,即是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对市场失灵行为进行纠偏。比如当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公平竞争时,政府作为行为主体,可以客观、有序地调节这种经济偏差,维护和优化市场经济的秩序。至于如何配置资源,则可以完全交由市场,由“看不见的手”自行完成。
但眼下一些政府部门偏偏把自己的职能混同于市场功能,做了不该做的事,管了不该管的权,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不说,还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规则。如安徽省霍邱县政府曾作出一项决定,出资6亿元奖励一家民营企业。政府主要是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监管企业遵守市场规则,而不是动不动就拿公共财政大手笔奖励“明星企业”、“名牌企业”,这既是政府职能的错位,也容易让企业绑架政府。
其实,回顾中国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改革之路即可看出,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遵循了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从“价格双轨制”到“自由价格”,从“产权变革”到“企业家兴起”,这些都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配着。而广东之所以能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正是得益于市场取向的改革所形成的体制竞争力。
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把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必要干预与过分干预区分开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尊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定位政府行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不能缺位,但更重要的是,政府不能越位,“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严格限制公权力滥用、越界使用。
广东要下决心解决公共权力对资源配置的不恰当干预,说到底就是要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减少行政审批,把市场的还给市场,把社会的还给社会。政府不是“管家婆”,更不该大包大揽权力,把行政审批当成部门的“肥肉”,舍不得放弃。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出的一份改革力度相当之大的文件中,涉及一系列支持广东放宽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审批的针对性措施,这对广东的市场经济改革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