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郑州一些小作坊利用餐厨废弃物非法提炼地沟油的乱象,河南去年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带有官方性质的郑州侨联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统一集中低价收购各大餐馆的泔水。他们成立了一支70人的收油队,统一着装,持工作证,每个队员都划定收集范围,全部送到生物柴油厂。但遭到饭店集体抵制。因那些深夜上门购地沟油者出的钱高得多。(3月25日《工人日报》)
俗话说得好,无利不起早。这些违法违规收取餐馆地沟油的商人,也是无利不“摸黑”的,那些敢视国家有关法律如儿戏,视本省的地方法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如无物的餐厅老板,也是看在从每吨泔水高卖到3000元到7000元不等的利益之上,还外加帮他们打扫厨房,在深更半夜里交易地沟油,为提炼地沟油流向百姓餐桌架起一座灰色之梁。难怪有餐厅老板说,“我只管按市场卖潲水油,至于买家拿去是喂猪还是伤人,我管不了那么多”。
好一个管不了那么多,这真实而形象反映了一些商人“顶风”卖地沟油的狂人心态。那么,这些饭店集体抵制官方收购地沟油的底气何来?他们为何敢于向官方叫板?我认为主因还是我们的法治之拳仍未砸碎“地沟油”的利益链。去年9月,在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扣押食用地沟油100余吨。这些“地沟油”竟通过粮油公司销售给群众。
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传闻得以证实。当然,公安部这次统一指挥的行动,也让人感受到了国家惩恶的力量,让人看到了严打这一违害公民健康的违法事件的希望。特别是不久前的全国两会上,两高报告明确要求严打地沟油等食品安全犯罪。这又显示,国家严打地沟油食品安全犯罪的步点只是变强不会趋弱。窃以为,当前我们首先需要拿出严惩食品犯罪的国家智识和勇气,彻底斩断地沟油流向餐桌的利益链。拿郑州来说,既然上有法律,下有地方法规,对这些私自贩卖垃圾油的饭店,理当跟进处罚,惩戒不改者应予以曝光,及至吊销其营业执照。
另外,我们需要严厉追究相关监管者的责任。已于去年5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食品监管渎职罪: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公务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这些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相关食品安全的监管者,理当始终保持一股高度的法治鞭策力,全程、有效督促他们的监管之手沉到基层。
当然,我们在严惩这起食品监管者的失职行为时,需扫清当前监管领域存的“潜规则”障碍。最近被媒体曝光的“养鱼执法”,就让我们感觉到,监管工作始终是贯穿食品安全管理的一根主线。若这一领域存在“猫鼠同眠”的现象,若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形成“灰色默契”,那将对食品安全造成致命打击。实际上,一起接一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都可以从“养鱼执法”中找到违法之影。这显然是一种公开渎职行为。我们亟待公开清剿并喝止这一“罚款创收”行为,强力堵塞各类监管缺漏。这样才能彻底砸碎地沟油的利益链。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