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不必过度夸大啃老“痛”感

2012年03月13日 13:5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新闻背景: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啃老族”也逐渐登上社会舞台,出现“老养小”的怪现状。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景天魁则提出《关于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的提案》,鼓励他们自强不息。(3月12日《广州日报》)

钱江晚报:对待“啃老族”,惩罚非良策

    一家不晓一家事,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绝大多数做儿女的,成人了,大学毕业了,都希望马上就业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和收入,可以自立自强;成家立业了,都希望生活富裕美满,都想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无奈,生活太沉重,想孝敬也是有心无力啊。

西安晚报:“啃老族”需激励,更需制度性扶助

    从本质上说,“啃老族”与个体有关,但更多的是社会问题,隐藏其后的本质是民生——正是当下的民生压力和生存焦虑逼迫着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啃老”。因为从常理上说,无论是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是个体理性的作用,一般人成年之后,都不愿意坐在家中吃闲饭,更不愿意坐在家中“啃老”。因此,我们要追根溯源,而不是仅仅围绕“啃老族”自身做文章。一是要看到就业压力,二是要看到房价因素,三是国家对于青年待业和失业人员的保障不到位因素。

红网:“啃老”不只是个意识问题

    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对整个社会来说都不是好消息,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个社会的一些不合理之处。首先,是教育的问题。一方面,教育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培养不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年轻人也不能在教育中获得谋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资源分配不平等,重点大学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结果便是少数人享受了大部分的教育资源,大部分人成了平庸者,能力泛泛,就业自然成问题。

西安晚报:“取消福利”,把错了“啃老”之脉

    拒绝“啃老”不如避免“啃老”。从网友反馈可以看出,很多“啃老”并非自愿,而是承载着不得已的无奈和辛酸。就业问题,工资问题,物价问题,婚姻问题,各种问题经纬交错共同织就了“啃老”之网。要避免“啃老”,必须综合解决以上对年轻人造成困扰的各种社会问题。立法禁止或者取消福利,都开错了药方。

红网:“老养小”的背后是两代人的无奈

    从自身来看,缺乏生存技能的年轻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很多年轻人对竞争残酷的社会显然信心不足,或者说不想去奋斗打拼,而蜷缩在家里,躲避在父母的港湾;从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子女的宠爱至始至终都不会改变,也无法狠下心来看着子女陷入绝境;而从社会环境来讲,现在社会给予年轻人的压力太大,还不能给予年轻一代一个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就业难、工资低和物价高,三座大山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来,于是,“啃老”的队伍逐渐壮大。

  

  CE编后:

 

  中国未来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而部分代表、委员提出的挟福利以制啃老,未免和现实情况有所偏离。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需要在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加强年轻人才的素质培训、拓宽年轻人才的就业范围及调控关乎民生的房地产市场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而不是单纯依靠类似取消福利这种“惩罚性”思维,这对于建立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也是弊大于利的。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