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民搭建令人放心的消费平台

2012年03月10日 08:02   来源:西安晚报   周荣光

  在媒体上看到几则关于不良商人在农村设置“消费陷阱”,诱骗农民群众上当,肆意坑害农村消费者的消息,愤慨之余,深感一些农村的消费环境需要整治,特别是要严厉打击那些设置“消费陷阱”的不法行为。

  设置农村“消费陷阱”,表现形式主要是买东西赠物、赠奖券搞有奖销售,或打着“下乡促销”、“送医下乡”等旗号卖假药假货,花样繁多的名目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让消费者感到有便宜可占,引诱人们上当受骗。

  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农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之消费知识欠缺,因此,防治“消费陷阱”,首先需要让群众认识和了解“消费陷阱”,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如举办“消费陷阱”案例巡回展览;召开村民会议宣传引导群众安全消费。尤其是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家庭经济困难的人和老年人身上,使欺诈者难以从“消费弱势者”群体下手。

  其次,需要加强正规的消费平台建设。近几年,商务部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培育了许多农家店。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该工程还有待完善,如连锁农家店分布不均衡,不能使老百姓普遍受益;有的连锁店商品种类不够丰富、质量把关不严、价格相对较高等等。因此,“万村千乡”连锁店应与乡村原有的流通体系进行整合,鼓励乡村本土商店加盟连锁,真正为农民搭建“种类丰富、购买方便、价廉物美”的消费平台。

  第三,需要加强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加大对坑害消费者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现在,在农村消费市场上,除了“消费陷阱”坑害群众外,有些人只顾赚钱,丧失道德,出售过期甚至变质商品;还有些人只考虑卖货,任意堆放各类商品,诸如食品旁放“灭虱灵”、“老鼠药”等,造成了食品安全隐患等;在商品质量、商品价格等方面,还存在缺乏监管、任意抬价、以次充好等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管理部门也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在一些偏远乡村鲜见管理人员,乡村食品进货渠道也少见监督措施;个别地方生产“三无”食品的“黑作坊”生产无人制止,在一些乡村流动销售伪劣商品的商贩也无人过问。这些现象都亟待改变。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