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心痛为何引发市委书记心痛

2012年03月02日 09:47   来源:东方网   陈云发

  市民秦岭老师的父亲因患肺癌,限于目前的医卫就诊制度转了几次医院,他心痛父亲这样折腾,在博客中写了一封公开信,希望为癌症病人提供一个有尊严、稳定而安全的就医环境,并提出几项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看到此信后,亲自复信秦岭表达“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这样不寻常的关切之情,此举使广大市民动容。

  市委书记把一位普通市民的“心痛”当作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家“心痛”,既充分体现出共产党人时刻把人民的痛恙记挂在心上的胸怀,也是因为党的领导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我们常说共产党的宗旨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所以人民“心痛”了,市委书记也会感到“心痛”。俞正声同志给市民写回信,没有居高临下的“官话”,直言“心情很沉重”,还用“谁都有父母,谁都有亲人”,“当眼见有养育之恩的亲人于病危之际而无力相助之时,……心中之痛,不言自明”这样的语调,直抒胸臆,体现着我们党实事求是的好传统。

  由于长期来医疗机制及医院病床床位所限,目前上海重症病人及老年病人住院的时间受到制度的约束,无法获得稳定、长期而“有尊严”治疗,需要先出院再转院治疗等,这显然是一种“折腾”,但上海又是一个老年人比例较高的“长寿城市”,这样的处理是被迫之举,因为好医院的床位毕竟太少了。这个问题虽然一下子还无法解决,但对人民的呼声给予及时的回应,也是一种温暖和关爱,而各级政府和社区、相关医院及医务人员在更加体现人性化服务方面,还是可以做许多的工作。

  上海这几年在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鉴于城市人口发展太快,又加上周边省市来沪就诊的病人数增多,上海的各家三甲医院每天就诊的病人如汹涌潮水,各大医院床位十分紧张,许多重症病人甚至只能在急诊室地下接受治疗。这说明,上海医院建设欠账尚多,床位严重缺乏,市民都希望能加快医疗卫生改革,在增建三甲医院的同时,大力推进面向普通市民的医院建设,让病人能住进医院安稳而有尊严地接受治疗。

  目前市民感到就诊烦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家里有像秦岭老师的父亲那样的重症晚期病人,医院常常因条件所限无法收治住院或只允诺短期住院,这就给家属带来困难。二是老年性长期病人的治疗问题,因其年事太高,若住院后基本上就“出不去”,这种“压床”病人,家属当然希望住院治疗,有利于延长生命;但医院的床位有限,有可能三年五载、十年八年地“压床”,医院也有无奈处。怎么办?我认为不妨建议有关部门作为一个与城市综合建设问题考量,把对老年病人关怀、重症晚期病人的关怀,纳入养老设施建设和社区医院建设、家庭病床建设综合考量。其做法:第一,调动社会力量(公办、集体办、民办)多建一些具有“长期关怀”功能的养老医院,当然须兼具养老及治疗功能。第二,在社区医院中多建一些老年病房、重症晚期病房,将这项治疗、关怀任务交给社区医院担任,并加强社区医院的医护力量;亦鼓励社区医院在有条件的居民区建院外病室(或分院)。第三,有住房条件居民可挂钩成为家庭病房,由社区医院负责管理并派出医护人员上门治疗、关怀。第四,在各社区广建医护人员志愿者队伍,医生志愿者主要可吸纳身体好的退休医生担任(这方面人数还是很多的),护理人员可以在社区招募健康女性退休人员担任。

  市委书记的亲自关怀一位普通市民,我们感到欣慰。但是,让所有上海的老年病人、重症晚期病人能安稳、有尊严地就医,不再因此去惊动市委书记,仍是一个任重道远艰巨的任务。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