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身家论”刺痛社会的神经

2011年04月07日 11:09   来源:山西晚报   本报评论员 王太川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本报今日19版报道)

    一向爱发雷语的董藩教授,再次摆出语不雷人死不休的造型。

    身为北师大教授、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教授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言论,此前基本鼓噪于房地产领域——“未婚同居增加刺激购房需求”“所有反对房地产复兴的想法都是危害国家利益”“房地产正在救中国”,直至今年初的“中国房价真的不高”。察其言,观其行,教授为中国房地产业的高歌猛进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颇有横眉冷对千“奴”指的大无畏架势,一个活脱脱的房地产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形象跃然纸上。难怪其此番引人腹诽的说辞,能博得业界大佬如任志强等的“理解”。

    只是谆谆教导于弟子的千万身家论,放在已然年过四旬的董教授自己身上应验否?公众对此更想一探究竟。若董教授尚未赚得4000万身家,其于弟子的训诲则为戏论;若业已赚得,其富甲一校显然远非单纯的教授职业能够带来,暴富秘籍可否向大众透露一二?从教授放言之豪迈推断,后者的可能性似乎更大。对此,于财富来源合法的假定前提下,趋于合理的解释,或是作为房地产学者的董教授一直在与中国房地产业同进退,其富裕程度恰是不道德的房地产业暴利的一个不同维度的缩影?

    抛开董教授自己的身家之谜不谈,其此番言论也给社会大众带来极大的误导,为已日渐拉大几至不堪忍受的贫富差距这一社会伤口再撒了一把盐。它所传递的讯息,所塑造的成功标准,乃是悠悠万事,唯钱为大,人们只能在追逐财富的歧路上狂奔不止。此种认知,连“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的民间俚语的高度都不曾企及。如此让人错愕的言论,竟出自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校训的北师大教授嘴里,此种情状着实令人不堪。

    人们说这是当下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表征,一切向钱看的社会病症发作,相类的世相已是不胜枚举。比如官商勾结,权力掘金;滥挖资源,罔顾后世子孙;视生命如儿戏,食品造假无所忌惮。甚至市井当中,都不乏“挟尸要价”“给钱带路”的为利忘义之举。虽然于此酱缸里高校亦未能幸免,论文抄袭、学术不端等丑闻屡有曝光,但大学,依然成为人们对浊世中保有一片净土的期待。大学出不了大师,而堕落到浑身沾满市侩习气,每一位学界中人对此都当痛彻反省才是,更惶论还欲身处其中,对日下的世风推波助澜。

    为人师,为世范的教授学者,怀有起码的对公共精神的坚守,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当是不可突破的德性底线,而不是蝇营狗苟,拿世俗当励志,只为私利奔忙。更何况,按照古圣先贤的教诲,千万身家也罢,亿万财富也好,都不出因果之理——先种了财布施(如慈善等行为)的因,才会收获大富的果。董教授未必信此一说,但事实上却一直在实践因果之理,只不过他种的是为畸高房价唱赞歌的因,当然收获的也不只有财富,更有千万房奴的不耻与愤懑。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