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4000万”不等于拜金主义 (图)

2011年04月07日 07:56   来源:西安日报   杨海东 王乃玲/图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4月6日《天府早报》)

    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此番言论,是不是在倡导拜金主义呢?笔者认为,不是。改造自然,发展经济,造福社会,无疑需要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就是财富。高学历者,应该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也顺理成章地使自己变得富有起来,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所谓“40岁4000万”,并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一种美好的希望而已。

    正如董藩所说,“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董藩作为北师大教授,基于这种认识,向学生提出“40岁4000万”的要求,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也不能将其等同于拜金主义。合理合法致富,与拜金主义风马牛不相及。至于董藩所说“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应该说是特指掌握了知识的高学历者,理应实现“合理合法致富”,其中更多的意味是励志。

    不得不指出的是,董藩所说“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是一个残缺的真理。这是因为,社会上总是有相当数量的高学历者并不富有,比如,作为教书育人的董藩教授,我们可以开玩笑的说,他40岁应该有4个亿的身家,恐怕他是否有4000万的身家,也需打一个问号。高学历者是否成为成功人士,个人财富的多少并不是唯一标准。但这绝不能成为否定董藩对学生提出“40岁4000万”要求中的合理成分,更不能将其说成是提倡拜金主义。“本是励志一句话,何必暴跳伤心肝”,董藩对争议的回应,也是希望对“残缺真理”抱以宽容态度。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