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至上是教育的失败

2011年04月07日 07:10   来源:红网   刘道彩
    “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近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天府早报》4月6日)    

    虽然面对争议,董藩用了“本是励志一句话”来开脱,但从他与网民的交流与激辩中,不难看出,他的博文某种程度上也是其“言由心生”的表现。很难想象,一个拿“金钱至上”作为励志语的大学教授,他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更难以想象,在目前的高校中,诸如此类功利化教育的市场会有多大。    

    记得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听取科教界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时说:当下“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温总理的担忧曾引起社会广泛回应,并引发大学责任与使命的探讨。    

    毋庸讳言,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还有相当大距离。针对差距问题,《科学时报》曾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不在学校规模和论文数量,也不全在财力和物力的投入,说到底,根本地还在于缺乏一种潜在的、求真的“非功利性主义”理想。    

    诚如《科学时报》所言,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史,其生成、演变、发展的背后始终隐藏和蕴含着一种“理想主义”。从近代偏重教学的英国式大学到偏重科研的德国式大学,再到集教学、研究与服务为一体的美国式大学,无论哪种大学理念和模式,“非功利性”理想主义都是大学活的“灵魂”。    

    然而,看一看当今我们的大学,已经难再是一片净土,“官本位”、“金钱至上”等功利主义正日益侵蚀学校肌肤。大学的急功近利,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风气腐化,唯利是图,形式主义泛滥,浮躁之风盛行,教师难安心做学问,学生无心学知识。它可能像官场、商圈,唯独难像大学。

    但大学毕竟是孕育科学、真理、知识和人才的摇篮,它要有自己的风骨和精神,要给仰望星空者留下些空间。如果一所大学整天把金钱和培养了多少富豪挂在嘴上,别说建设一流大学,恐怕与真正的大学都会渐行渐远。    

    市场化时代,虽然社会弥漫着种种诱惑和功利化气息,但大学作为社会的精神高地,诚然不能脱离现实,但也要和世风流俗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尽其所能引导学生,扭转日趋功利化的世风,而不是主动迎合与助长。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