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看到这则调查报告,笔者陷入沉思,回想起那些无数个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的日日夜夜,爱恨辛酸涌上心头。记得我小学三年级时,爸妈便踏上列车南下打工,把我和哥哥托付给姑妈。掐指算来父母在外务工十余载,每年只有春节十几天的短暂相聚,就匆忙离开。爸妈在电话中谈论最多是对我们的愧疚,不能像一些孩子的爸妈一样可以陪伴身边,给予的爱太少,要我们理解他们。如今上大学的我,理所当然地理解父母的苦衷,他们有太多的不舍与无奈。落后贫困的农村,培养两个孩子上学着实不易,无奈的他们只好背井离乡,去沿海发达城市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计。
可是在这个留守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谁又能为这一切“埋单”呢?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的疼爱,以及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导致自我封闭、情绪失控、认知偏差等等问题。虽有监护人,要么是爷爷奶奶或是亲戚朋友等,可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爱母爱。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步入歧途,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一些玩伴养成小偷小摸行为,有几个去年还被被劳动教养过。
由于没有知识文化没有一技之长,我们的爸妈珍惜每一分来之不易的收入,包括减少和孩子通话的联系,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我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父母首先要担当起责任,别以为把孩子交给别人监护,就觉得万事大吉。殊不知孩子有时只想听听爸妈的声音,在失落时候得到父母的一句鼓励,取得成绩时得到父母的表扬,但这一切是多么的奢侈。
其次,由于留守儿童多由亲戚照顾,监护教育角色普遍偏离,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对孩子的生活教育问题一定要多用心,给予最大的关心。再次,学校的老师要给留守儿童同等待遇,不歧视不漠视,帮助传授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传到授业解惑的职责。
以上这些,笔者认为还不是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措施。由于我国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长期的城乡二元制度,造成如今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群体的产生。因此,笔者认为社会应该为这些留守儿童“埋单”,必须从制度和法律上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需极力平衡地区城乡间的经济发展,加强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制度性关爱。社会组织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具有的帮助机构,其中帮助儿童是重要的内容,我国社会组织机构对留守儿童提供的帮助太少,所以要培育和支持这类机构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少年儿童的教育监管体系。
我有理由相信,在制度的关怀下,在城乡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大潮下,留守儿童数量会越来越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在许多留守儿童的日记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个幼小但坚韧的身影,当凝望着那一双双清澈渴望的眼眸时,难道不会为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而想方设法吗?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