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那些精彩瞬间

2010年10月30日 10:57   来源:东方网   翟建昌

  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媒体人遇到我下面说的这些人与事,不知会怎么看。

  8月25日,是上海世博会乌拉圭国家馆日,傍晚,出席馆日活动的乌拉圭副总统阿斯托里在中南美洲联合馆VIP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我的注意力很快被翻译吸引,这个看上去快近中年的翻译相貌堂堂,但我觉得他的翻译更有魅力,一则,我感觉他在努力忠实于副总统严格的表达,所以从他嘴里出来的汉语不像我们平时所说的那样,而是定语、状语等限制词很多的西方句式的汉语,听起来有一种严格严谨的美;其二,他为了准确表达副总统所说的每个词,有时在翻到某个词时,会问一下副总统,或询之于台下两个比他年长也许是他同行也许是他师长的人。他的这种力求完美的精神让我有一种久违的心动。

  副总统讲了想说的话后,表示愿意回答记者的提问。

  我记得当天清晨上世博会为记者提供的媒体平台时,并未见到这个新闻发布会的公告,如果我的记忆没发生错误,这就意味着与会的大部分记者都是匆忙中赶来的,都没时间做准备,所以当副总统有愿意回答记者提问的表示后,突然间出现了静场。这时,只见这位帅哥翻译忽然变身为主持人,用很慢的语速启发和鼓励记者们提出自己的问题。虽然他当时的话并不多,但就是这不多的话,为记者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时间,大家很快进入到一种叫交流和获知的快乐中。

  20多天后,厄瓜多尔的曼塔市在世博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这个物产丰富据说盛产世界上最好的金枪鱼的地方的投资机会。会上我又见到了这个师哥翻译。这次他也是既当专业翻译又当业余主持,他的翻译仍像我上次见到的那样严格严谨力求完美,而他的主持显然比上次更成功,只见记者们后来提问一个接一个。这也许和那天市长的时间相对多一些有关,也许和面对的官不怎么大记者们少了拘谨有关,不过我可以肯定这和他能准确、清晰地表达双方的意思密切相关,因为他作为桥梁的角色如果担当不好,行人是难以快乐来往的。

  我因为在市长和大家的问答中产生了新问题,会后到厄瓜多尔馆找曼塔市长再探究竟。交流进行了20多分钟后,我合上了心里的笔记本。这时,我又从这位帅哥翻译嘴里听到了让专业媒体人感到非常温暖的话:“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可以吗?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世博会临近尾声,在梳理这5个多月的世博经历有哪些令我感动的人和事时,我很自然地想起了这位帅哥翻译。我希望在世博园再遇见他,一方面好知道他姓甚名何,一方面当面向他表达我对他的敬意。10月25号,我去墨西哥馆观摩恰帕斯州活动周。这是墨西哥第六个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活动的州。在世博会还剩一周就要闭幕的尾声期,墨西哥人还在馆里推出新的展览,看来在墨西哥人眼里,世博会的每一天都应该有它出彩的地方。活动周开幕式上所放映的短片,让我又一次想起陆游“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诗句。开幕式上,我和这位帅哥翻译不期而遇。他翻译时的神情依然像以前那样聚精会神,毫无马将放南山前的懈怠之气。其真其情和墨西哥馆新推出的流淌着诗情画意的恰帕斯活动周展交相辉映。

  他递过来的名片让我知道他叫徐明。我向这位读书至博士者表达了我对他工作的敬意,他迅即应以一躬,连说谢谢。

  在徐明前,有一个人对记者的态度也令我难忘,他就是联合国秘书处秘书长办公厅高级顾问杜晖贤。

  8月11至12日,瑞典驻华使馆、世博瑞典馆联袂举办企业社会责任论坛。12日上午的论坛是向媒体介绍瑞典在这方面的经验并回答记者的提问,由杜先生主持。他上来没讲几句,就向记者提问,看他的意思,似乎想让论坛用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后面的主旨发言者中,有的也是没讲几句话就请记者提问,不知他们是不是觉得这样可以使他们的发言更有的放矢,更能抓住人,同时让严肃的话题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更能入耳入心。

  论坛的议程表中,12点到12点半是回答记者提问时间。但此次论坛提前10分钟进入到提问环节。回答第一个提问用去了10分钟时间。当杜先生说请大家继续提问题后,又有六七只手举了起来。杜先生一看,笑了,说如果照刚才的问答速度,一点钟会议也结束不了。这样吧,请记者们先集中把问题提出来,看看一共有多少问题,这样一则可让每个回答者注意时间,二来也可以让台上的各个回答者有一点准备的时间,我想这样我们就可以让想提问者都有机会提问了。实践的结果果如杜先生所言,当杜先生准时宣布论坛结束时,我看提问的记者都有一种尽兴的感觉,与会的记者似都有一种感觉到新鲜的愉悦。

  10月28日下午一点,在瑞典馆三楼C会议室举行了“瑞典投资虚拟世博会项目展示”。来自斯德哥尔摩商务区首席执行官的泽特贝里一上来就和记者们幽了一默,说现在我跟大家分享一个小秘密,这个星期天其实并不是世博会的最后一天。你们会问为什么?因为我们将会把世博会搬到网上,精彩的展示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继续。这个对你们来说应该是新闻吧?

  随后,瑞典方面五六个和虚拟世博会项目有关的人员轮番上场,绘声绘色地介绍他们与国际展览局(BIE)共同投资的虚拟世博会项目。他们介绍得越多,记者们的疑问似乎也越多。到主办方让记者提问的环节,短暂的静场之后,14个记者提出了他们的问题。

  我在世博园参加过的20多场新闻发布会中,这是记者提问最多的一次。

  主办方对记者的提问一一作答。不知是记不了那么多还是翻译的问题,回答中也有某些遗漏,但敏感的问题他们都回答了。

  主办方还给与会的记者提供了会下交流的机会。我于是和另外3名记者和瑞典外交部高级顾问比约克先生、虚拟世博会的首席执行官林登先生、建构师威斯特贝里又聊了40分钟,好好感受了一把瑞典人敏锐的创新、创业和捕捉商机的意识及全球视野。

  我觉得会上会下记者们的提问都有尖锐之处,但道“再见”时,威斯特贝里先生很诚恳地对我们说:“非常感谢你们向我们提了那么多问题,让我们对自己的这个项目有了许多新的思考。你们正在帮助我们完善项目。”

  晚上回到新闻中心打开电脑,随后看了看邮箱,发现会议的承办方将此次展示会上发言发问者的话作了速记,并在16点28分将速记传往30个与会记者的邮箱。

  现在回到我文章开头所提的问题: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媒体人遇到我下面说的这些人与事,会怎么看?

  不知别的媒体人会怎么想。在我看来,和上海世博会深入接触越多,越感到其中精彩多多,而在世博园这个会那个会上善待媒体的人,无疑是这些精彩中的重要篇章。

  上海世博会的有些精彩,不深入其中,没有点比较特殊的阅历,是很难感知的。

  我在此文中提到和没有提到但同样善待媒体的人,将会成为我永远的记忆。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