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消除对专家的偏见,真的很难

2010年04月22日 08:18   来源:光明网   王呈伟

  地震频发,专家在媒体上的出镜率也随之升高,可听了专家的言论之后,总是对他们抱有偏见,但在今天特别强调一切维稳的语境中,又不能十分清晰地勾勒出专家们除了知识水平之外还有什么缺憾。

  先温习两段文字。地震前3月9日中国地震局曾放言:我国大陆暂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但4月14日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7.1级地震,台网预报中心主任的言论就改成:中国大陆地震已经进入活跃期……再比如4月15日 一位地震专家亮相央视频道面对死亡400多人的前方报道,断言这次地震不会死很多人;但截止到4月18日 玉树地震遇难人数已上升至1706人!我们从不敢过分苛责专家,但是在遇到巨大灾害突袭的时候,确实需要专家来进行专业解读,希望给大众一点知识上的普及,或者一点心灵上的安慰;可我们看了上述报道,只能感到更加困惑,怎么专家连对生命最起码的敬畏都没有了,还奢谈什么学问?

  其实,学问是要躬身才能做的。现在给大众的感觉似乎是民间对震前预测很起劲,有些人还把自己看到的地质征兆反馈给专家分析,却得不到及时且有说服力的答复。大众只好在大众的层面百般猜测,专家躲在专家的层面纸上谈兵,两者无法相交,彼此都惴惴不安,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在地震预测方面只能保持缄默,静待灾难的降临,然后就全力施救。专家的解读和诠释其实都赶不上记者的摄像机镜头有说服力,一句句“预测地震是世界性难题”,只能让大众更加焦虑,大众的忧虑在专家的指导下没有被消除,反而不信任感加深了,偏见加剧了。

  我在想,别的国家在地震反生后,专家的解读肯定不像我们笼而统之地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或者说些让大众更加坐立不安的话。在灾难面前大众期盼的是有建设性的指导意和可操作性强的自救方法。比如媒体报道日本在大地震来临之前的几秒钟内所作出的快速反应,给我们很大启示;可我们的专家在表述时从没把关注点放到这里,这是对生命敬畏感缺失的最直接表现,在全国人民面前阐述地震,竟然语无伦次地说成死亡人数不会太多的妄语;玉树地震如果和汶川地震比死亡人数肯定不如后者多,但“不多”这个数字具体是多少?如果和智利8.8级的地震死亡799人相比又如何呢?我想说服自己摒弃对专家的偏见,但在事实面前却寻不出一个恰当的理由来消除偏见。

  4月15日,当记者手执话筒报道玉树震灾的时候,我们看到话筒的背后是一片废墟,记者解说民宅已被夷为平地,一定是老百姓的伤亡数字很大了。对比专家的解读,笔者觉得还是专家学问之外的操守是个问题,专家须要有科学的独立精神,学问上的判断不能妄加附加值。再者,总是在写字楼中依托各种数据进行汇总,还是有很多缺陷的,有必要走到室外看看现在的地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人类的活动较比过去增加了什么,这些动态的分析要比静止的数据有说服力多了。在下结论的时候,多一点问题意识,多一些责任承担,多几分忧世情怀,就能赢得大众的尊重,偏见不攻自破。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