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去行政化”与“聘用制”

2010年03月08日 10:48   来源:中国网   吴帅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小组讨论时透露,公立医院将取消行政级别,实行全员聘用制。他说,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后,在人事制度方面,实行全员聘任制度,打破目前公立医院事业编制、职员、雇员、临时聘用医生的身份界定,医院自主地设定人员的配置。(3月7日《京华时报》)

    恢复公立医院公益性是医改要直面的一个难点与重点。单靠增加钱无法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也已经逐渐被认可。由此来看,“去行政化”与“聘用制”,更意味着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一种改革,值得期待。

    取消行政级别,精确的说,其实是取消公立医院院长行政级别,这是一种“去行政化”的尝试。不必讳言,公立医院要改变当前的服务方向与服务活力,就要有刮骨疗伤的勇气与魄力,应该直接拿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开刀。对公立医院改革而言,院长的作用与服务方向都是一种关键的制约因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化管理思路,公立医院院长享受一定的行政级别,戴上一顶“官帽“的同时,也意味着他更多的必须对上级行政部门直接负责,他服务的动力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上级官员的考核与要求。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在当前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弊端。院长带有浓重的官气,不但束缚了活力,还因为“数字出政绩”的官场习气,容易使公立医院发展漠视公众利益,加剧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顽疾。针对此,新医改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推进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完善院长负责制。我认为,“管办分开”,还院长职业管理人的身份是一种必须坚持的改革方向,取消行政级别释放的是一个乐观的信号。

    在公立医院实行聘用制,可以看成是一种推动医疗卫生人才自由流动的卫生政策。一直以来,在公立医院,存在着事业编制、职员、雇员、临时聘用医生的身份界定。一个编制的身份,除了在医生们之间制造不公平,令那些非编制医生得不到公平待遇,还可能成为医疗机构在人事管理上约束医生流动的“暗器”。由此带来的一个最大弊端就是会影响到医生们的流动。很多人在医学院毕业进入医院工作后,获得编制身份后,就不愿与不敢离开,跳到其他医疗机构工作。要打破这种不愿与不敢的僵局,实行全员聘用制是一种很可行的做法,也值得期待。

    黄洁夫还说,“没有600万医护人员中绝大多数的满意,就没有13亿人民对医疗卫生的满意。”他表示,公立医院改革对医护人员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机遇,“通过改革将医生以前的‘趋利’成分去掉,让医生事业的崇高重新回归,此外,还要让医生的收入感到满意,愿意让儿孙去考医院,这样的医改才是成功的医改。”……这一种官方的表态,鼓舞人心。我们只希望,新医改的步子更快一些,执行力更强一些,打造一个带有公平、正义、效率高、令公众感到满意的医疗卫生新局面。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