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价难以承受公车消费之重

2011年11月20日 07:05   来源:京华时报    何苇杭

  只有量价齐跌、规范使用,才能不断挤干公车消费的泡沫,使之走向科学合理、节俭实用。

  新购一般公务车排气量不超1.8升,价格不超18万元。日前,工信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公务用车的采购价格。这一公车采购降价举措,顺应了公众治理公车消费、节约行政成本的呼声,有利于降低公车消费,对民族汽车企业也是利好消息。长期关注公车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叶青预计,每年国家能因此节约公车支出8亿—10亿元。

  公车采购限价政策的出台,体现了政府治理公车消费的决心,也引发了人们对“限价”能否给力的疑虑。从公车“桑塔纳时代”,到今天的“四个圈”“别摸我”配置,关于公车的配备使用制度一直不缺,关于排气量、使用范围等规定一直都有,但始终未能遏制住一路高涨的公车消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成了公车治理和改革的一大痼疾,也给新出台的政策带来了执行考验。公车限价政策要落实,没有财政把关、预算透明、强化监督、实施问责等各环节的现实支撑,就可能成为又一次“文件治理”。

  从更大的层面看,公车消费需要系统治理,击中要害问题,消除源头因素。公车消费中,政府部门购买豪华车只是问题之一,但往往更具爆炸性和吸引力。尽管刺人眼目,却不能因此忽视了公车消费更为普遍的现实症结。

  其一,公车数量过多,擅配、超配、多配公车成为潜规则,公车总量递增趋势未被控制;其二,公车使用过滥,公务行为与公车使用不匹配,公车私用现象严重。中纪委书记贺国强曾就公车治理问题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公车私用等问题突出,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增加行政成本,加重基层、企业和群众负担,而且助长了铺张浪费、脱离群众等不良风气,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因此,一个限价政策难以承受公车消费之重。从一定意义上说,即便限价,也是在做“加法”,其前提是新增或者更新公车,价格的有限降低,对于巨大的公车支出数字来说,其作用也非常有限。

  但是,这一“限”字文章仍值得继续做下去。比如,在限价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公车“限量”,减少不必要的公务配车;严格执行公车“限用”,出台细化的使用规则,完善监管制度和技术手段,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监督,杜绝公车乱用、私用现象,减少公车维护和运行费用。只有量价齐跌、规范使用,才能不断挤干公车消费的泡沫,使之走向科学合理、节俭实用。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