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不能功利性太强

2010年08月12日 07:17   来源:大众日报   舒心萍
    随着“中国丹霞”地貌成为中国的第40项世界自然遗产,一时间中国又掀起了“遗产热”。根据建设部的统计,目前中国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 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而各地跃跃欲试提出申遗的已经排队到下个世纪。(8月11日《广州日报》)

    时下似乎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凑热闹”,什么事受到关注、什么项目能够赚大钱,就纷纷效仿,争先恐后,不遗余力。这不,近年来在国内各地又兴起起了一股“申遗”热,乃至于目前“申遗”的队伍已经排到了下一个世纪——如此“执着”的精神和态度,着实令人感到有些困惑。

    “申遗”的积极作用自不必说,好处也是多多。但是如今“申遗”的成本也是越来越大,为了“申遗”,一些地方不得不“勒紧裤带”、硬撑着去完成“申遗”大业。比如,据报道,各地政府在“申遗”上的花费可谓不遗余力:“中国丹霞”申遗牵头的湖南新宁县,为这一次申遗花了4亿多元,而其2008年的财政收入才刚刚突破2亿元。“中国丹霞”六地共为申遗花费十几亿元。

    花费如此高的代价去“申遗”究竟值不值得值得思考。有专家称,世界遗产被称为“地球的名片”,通过“申遗”能够提升景区开发品位的配套项目和景区改造等。特别是“申遗”成功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难以估量,除旅游经济发展之外,品牌提升、美誉度提升、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其他项目投资,外围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会得到更大的收益,所以申遗是值得的。

    对于这些专家的观点,我们得辩证地看。难道我们参与“申遗”就是为了开发旅游,提升经济效益?显然如果是这个目标的话,“申遗”的目光也实在太短浅了,申遗的功利性也太强了。近年来,一些地方成为世界遗产后,创造了旅游带动GDP的神话,由此也为每个渴望“申遗”的地方政府所津津乐道。因为伴随“申遗”的成功,随后景区、景点就堂而皇之地涨价,甚至俨然已成了一种惯例,诸如张家界、西递宏村、九寨沟、黄山等许多景点都是在成为世界遗产后大幅提高门票价格的。

    其实,通过“申遗”大搞旅游开发的后果也是极为明显的。比如,原本优美、清净的生态环境有可能遭到破坏,景区、景点人满为患,交通污染、环境污染加剧,而这些“遗产”每年维护、运行的费用是很高的。据悉,一向以众多的世界遗产而闻名的英国,2008年宣布,由于申遗后维护和修葺的费用远远大于其带来的旅游效益,将停止申请加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的工作。从这个结果上看,英国的做法或许是明智的。

    因此,笔者以为,“申遗”的目的不是为了开发旅游,而是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如今,在“申遗”的问题上,一些地方政府的导向已经失偏,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拿“申遗”为开发旅游项目开路、为景区、景点涨价作铺垫,是短视行为。如果“申遗”之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反而成为了当地赚钱的“机器”,那么,严格地说,这就是“申遗”的绝对失败。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