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炒房热钱扑向农产品

2010年05月05日 07:53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李国旺
    根据房价指数与M1增长的关系研究,笔者发现,如果管理住基础货币,房价的上升动力就失去了支撑。因此,地产新政的配套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五一期间出手了。新问题由此而来:2009年已经发出的大量货币不可能一下子抽光,大量从地产炒作中撤离的资金会回归银行吗?基本不会。

    如果不回归银行体系,这些资金会到何处安身?当资金通过炒作实现了高额回报后,它已经是资本。资本是以不断地自我快速增值为目标。笔者观察,在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中,从地产撤离的资金部分在炒作食品有关弹性较大的品种,如大蒜,涨了几十倍,比起地产来,赚钱更多;部分会转身与产业升级相关的股权投资,近期PE火爆就与此相关;还有可能转身向股市转移,如果上市公司中技术先进、管理规范、政策支持、资源优势和市场独创者,就会成为这些资金的新娘家,前期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非理性”炒作,就有地产资金转移的影子。

    前几年商品地产投资,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民间资金进行创业一样,来得快速而容易,在没有其他产业可以保证安全回报的条件下,民间资金蜂拥而入不足为怪。在土地制度、财税制度这两大推动地产业发展的基本制度不变的条件下,短期内地产新政可能很有用。但在现在财政分灶吃饭的条件下,如果各地财政收入因为地产价格下降或者地产交易大幅下降而无法维持正常运行,如果地方政府为维持地方正常经济和社会运行而不得不采取新对策,地产新政策会否走样?现在都说不好。地产新政需要实践验证其边际效用究竟有多大,同时还得用时间来验证地产新政对金融体制、土地制度、财税体制、产业制度、社会心理的冲击程度。在相关政策没有完善前,这些炒房资金还会在市场中游荡追逐高额回报。如果因为干旱、冷春、洪涝等原因出现农副产品价格上升的苗头,这些“资金幽灵”就很可能冲击食品价格,推动CPI上升。2003年以来通过地产价格上升吸收的流动性很可能因为地产新政而转身向农副产品扑来,从而人为地引爆真正的通胀。如果天公不作美,农业不丰收,这种可能性的确不能排除。

    倘若通胀真正来临,将不得不提高利率。何时会提高利率,有人预测在夏秋间,因为这个时间窗口中,农业欠收的结果已经明了,食品对通胀的冲击已经确定,提高利率抑制通胀和抑制房价成为重要的政策取向。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