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变调子 房价要降了?

2010年04月28日 11:20   来源:华龙网   刘书蜀

  房价会不会下降?这一问题如在几天前提出,可能会被认为是痴人说梦。但现在已有迹象表明,房价下降未必不可能。新华社26日发表的《重拳之下,楼市“混沌期”还能持续多久》一文提出,引导房价回落到合理的区间。

  在笔者印象中,作为中国最权威媒体之一的新华社提出让“房价回落”,尚属首次,而此前,各方措辞均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这一提法的转变,信号明显。

  文章给当前楼市下了一个判断:“混沌期”。此轮调控后房价虽有松动迹象,一线城市楼市成交全面回落,但房价并无实质性下降,楼市走势尚不明朗,各方对行情看法不一,市场在观望,购房者在观望,市场进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混沌期”。需要调控政策持续发力,让疯涨的房价回落到合理区间,引导楼市走出“混沌”。

  事实上,“混沌”状态对楼市调控有害无益。其持续越久,社会大众对调控效果越信心不足,“房价重蹈短期调整迅速反弹的覆辙”的担心越多。近期股市先跌后升的震荡曲线,已让人担心楼市是否也会报复性反弹,让人们对楼市的走向产生了困惑。

  而且,“混沌”状态还会影响各地对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报道显示,被高层警告执行不力将被问责的各地,有的执行调控新政时还是打了折扣。如深圳部分银行推出“免抵押信用贷款”、“50天免息期”等消费贷款,绕道转变为房贷;某银行上浮存量房贷利率,但有的地方未执行该新标准。

  所以,新华社此时发表这篇文章,既可理解为其对调控效果的预警,也难说不是高层不满意调控进度,将加大调控、降低房价的信号。毕竟,对房地产的调控已不再局限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对民生问题的考量,其已上升为稳定社会、稳定政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层面。调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房价回调是大众的期待,一季度经济在高速增长,所以房价下跌已不是经济、社会不能承受,而只是部分利益方不能承受。但在买卖双方博弈白热化的背景下,怎样才能让房价“自觉自愿”降下来呢?或者,另几篇文章指出了方向:住房供应不再主要依赖开发商,而由政府承担。

  26日、27日,新华社、新华网发表有关楼市的文章达七八篇,密度之大,较为罕见。除“引导房价回落”一文引发关注,另几篇也意味深长。其中26日,新华网发表评论《任志强万言书是开发商谢幕前的高音》,鲜明地指出,新“国十条”对开发商来说,“意味着由高潮走向谢幕的序曲”,将“把开发商‘撵出’舞台中央”。该评论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即当前开发商为主体的市场化供应模式必然失败,中国住房市场化解决模式将发生巨变,未来住房供应主要不再依赖房地产开发商,而由政府承担。无独有偶,27日,新华社又发表《中国需要促进房地产市场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文,提出必须在控制的基础上,实现房地产的彻底转型。政府可考虑建立两个房地产市场:主要由政府规范的房地产主体市场和主要由市场调节的补充市场。

  此前,新华社有关楼市文章已显现出了强烈的风向标味道:3月28日到4月2日,新华社曾六度炮轰高地价高房价。数天后,调控楼市的雷霆政策就接二连三推出。其这两天再次高密度发出声音,提出从楼市转型到房价回调,是不是意味着调控“猛药”还会加码呢?

  楼市彻底转型为政府主导,果真如此,房价岂能不降。

  文/刘书蜀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