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实二套房新政更需公共责任

2010年04月23日 11:02   来源:光明网   李妍

  有关房市的问题仿佛已经说尽,但近日中央政府几番果断出手的重拳,却似乎能给人以足够期待。继4月14日宣布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化信贷政策,对二套房、三套房首付及贷款进行严格限定之后,有关二套房的具体认定标准又作出重大改变。

  21日,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杨家才表示,二套住房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认定,包括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商业银行的信贷登记系统可以查询到放贷情况,但要想准确判断住房套数主要还是以房管部门的登记信息为准。(4月22日《京华时报》)这也即意味着,对二套房的认定将以借款人实际持有的房屋数量为准,而非现行以银行信贷记录为准。

  新一轮房价调控“风暴”似乎比以往任何一回都来得更迅猛。新政一周,史上最严厉调控、精确打击等字眼充斥业界,从现实调控情况来看,新政重拳也可谓立竿见影:地产股应声而落,二手房止升回跌,楼市出现浓厚的观望情绪。而此番二套房认定标准的改变,则被普遍认为是再度缩紧信贷关口的举措。

  当二套房的认定不再以是否发生过贷款为标准时,这也即意味着,即使首套住房没有利用银行贷款购买,再度购房同样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这种对二套房认定门槛的降低,则势必增大炒房者的购房成本,其打击效应与之前的二套房信贷政策累加,对炒房客的精确打击面积也必然倍增。这种从消费终端遏制房产泡沫需求的举措,以在供需链条上减少消费需求的方式,至少在人们的心理预期上,已经形成了影响后市并稳定房价的目的,这将使楼市从非理性的狂热逐渐回归于市场理性。

  倘若政策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房价在市场中逐渐趋于理性,当然是可以期待的结果。而从此次更加严厉的二套房认定新标准来看,其执行上的难点恐还在于,具体负责房产信贷的银行将以什么渠道认定,借款人购买的房产是否为二套房。当然,要想准确判定住房套数,只能以房管部门的登记信息为准,但在“目前个人住房数据库还是个未知数”的情境下,其政策执行是否能尽快付诸现实,依然值得探究。

  同时,对一些购买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公众来说,尽管将手中的首套住房售出后再度购房,依然可视为无房户享受首套房政策,但其中也可能因住房周转带来民生不便,政策细节如何在这些方面体现对民生的关照,似乎也值得详加思虑。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政府几番重拳从差别化的信贷、土地乃至税收政策,多角度抑制楼市非理性上涨,其中的民生考量饱含政策善意。但若不想沦入以往房市调控越调越高的怪圈,则不光需在政策执行上切实落地,还更应从市场供需、政府公共职能等多角度遏制楼市上涨冲动。如若说对二套房的信贷调控、新标准等政策,是从消费终端对楼市泡沫进行挤压,那么国土部近日公布的《2010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将供地总量大幅增加的消息,则就是从供应前端与消费终端相互呼应形成链条,供需一扬一抑,共同作用于楼市。

  这是从市场供需的角度进行的调节,但若要真正深入楼市非理性上涨的肌理,更该考虑的是:政府如何在住房政策中,担当起中低收入阶层住房权利的公共责任,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如何改善土地财政现状,从根本遏制地方土地生财的冲动,从而防止新政在执行中走形;如何让权力寻租、福利退出房产市场,从财富公平的角度保障每个人公正拥有房产的权利。也惟有多管齐下,政府真正担当起房市调控的公共责任,新政对房市的长治效用方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