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责任的银行吹大房市的泡泡

2010年03月18日 08: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周俊生

  地王再现京城,令国人哗然。财大气粗的央企一掷亿金,为已经高居不下的房地产市场再添了一把干柴,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地王的出现,有着内在的经济冲动,当拍卖槌落下,北京市政府就在一天之内获得了143.5亿元土地收入,而央企则通过这种“攻城略地”的战役,牢牢地占领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制高点。那么,商业银行在这中间又担当了何种角色?

  面对雄起的地王,必须正视一个现实,它的出现,其实有着坚实的市场基础。地王不是脱离市场现实、飘浮在空中的一个“太虚幻景”,而是由不断走高的房地产市场一步步垒起来的。而我国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会形成今天的乱象,银行信贷的支持显然“功不可没”。

  去年,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执行,银行信贷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全年接近10万亿元的信贷规模,相当于过往三四年的新增量。在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么多的信贷是不可能为实体经济所消化的,因此它们的流向一直受到怀疑。尽管金融监管当局一再强调严禁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其实只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否则,大规模的信贷资金就成了空中楼阁。

  最近一二十年来,我国的银行储蓄一直快速增长,仅以今年2月的数据来说,据人民银行网站公布,到当月底,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已经达到6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4.97%。如此高的巨额存款放在商业银行,给它们带来的不完全是“利好”,而且是沉重的利息支付压力,商业银行只有把这些存款贷出去,才能赚到存贷利息差之间的利润。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却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我国推出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这个政策的本意是为了扶持困难重重的中小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但实际的情况是,真正投向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在近10万亿信贷规模中只占10%左右的比例。因为中小企业的运营不够稳定,向它们放贷虽然满足了政策的一时之需,却给信贷资金带来了很大的风险。相比之下,房地产市场由于其可靠的增长性,已经成了一条相对安全的放贷渠道。因此,当货币政策开始宽松的时候,特别是当国家政策在2008年底一度曾经产生了扶持房地产市场需要的时候,商业银行向房地产开发商放贷,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房地产市场成了一条安全性最好的银行信贷渠道,它给出的信号是很丰富的。从深层次来说,它说明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外贸受阻,内需不活,银行缺少能够有效消化其不断增长的存款压力的放贷通道。而更为严重的是,这一情况说明,房地产市场已经“成功”地绑架了中国经济,它不仅使地方政府可以无视中央政府的市场调控决策,不仅使央企可以继续肆无忌惮地争当地王,而且也使商业银行心甘情愿地与房地产开发商站在一起,成为它们有力的支持者。

  很显然,要改变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可取之道是加强金融监管,从源头上切断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可以想见,即使央企成为地王的所用资金完全是自创利润,没有用商业银行的一分信贷资金,但是,当银行信贷真正放弃了对房地产市场的介入,那么,房地产市场自然无力支撑目前的高位,地王也就失去了市场基础,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太虚幻景”。

  但这样做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对银行信贷采取强制手段加以监管也许不难做到,但是,银行高居不下的储蓄资金如何寻找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放贷渠道,却不是政府的强制手段能够奏效的。由此可见,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决不能仅仅围绕这一个市场来开药方,而是需要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使我国经济能够得到均衡发展,让银行能够寻找到多方向的投资渠道,有条件摆脱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依赖。这样,房地产市场也就可以渐渐回归理性,成为一个既能解决绝大多数民众安居问题,又能让部分投资者进行房产投资的市场。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