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资源未必挡得住“小金库”泛滥

2010年01月04日 08:20   来源:红网   徐云鹏
    2009年12月21日,广东省纪委通报,广东全省于当年共发现“小金库”300个,涉及金额近1.3亿元。省纪委常委、省委巡视办主任姜斌介绍说,在这次专项治理中,教育系统发现“小金库”的占相当大的比率。媒体也发现,教育系统成了“小金库”的重灾区。广东一名退休老校长认为教育资源失衡是“小金库”泛滥的原因(2010年1月3日《羊城晚报》)

    “小金库”危害大、影响坏,不仅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而且助长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歪风,诱发和滋生各种腐败现象,败坏党风和政风,必须坚决清除。

    不可否认,“名校校长们手中掌握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可以将这种优质资源转化为特权,从而为谋取私利创造机会。”学校乱收费和私设“小金库”,与教育资源失衡相关。但是,大中小学均以各种名义收费自用,“小金库”在教育系统泛滥成灾,未必全是教育资源失衡惹的祸,根本原因还在于失之于教,失之于管,失之于软。

    失之于教。毋庸讳言,一些学校“小金库”泛滥,首先暴露了学校领导法纪观念淡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校的“小金库”,实质上就是主要领导的“私房钱”,图的是用着方便。“小金库”的产生就是一种领导行为,“小金库”的设立,源自学校主要领导的决定权,往往是学校主要领导授意或默许的结果。因此说,以制约权力为核心,不断完善对主要领导的监督管理办法,使学校领导自觉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这对彻底清理“小金库”至关重要。

    失之于管。从表面上看,学校“小金库”的财源主要来自择校费、补课费、班会费等收入,如广州的一所中学仅向学生收取“班会费”一项,每年就能够为“小金库”增加20多万元资金来源。但是从深层次上看,学校“小金库”得以生存下去,还是违规收取资金、套取资金、虚列转出资金、骗取资金等非法手段作用的结果。只要学校领导主观上存在私设“小金库”的故意,即使没有了择校费、补课费、班会费,照样还可以巧立其他名目继续私设“小金库”。这说明,学校财政体制机制创新,是清理“小金库”的关键。

    失之于软。目前在处理“小金库”问题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有的对存在问题往往整改了事或者查过了之;有的对滥发或已挥霍的资金往往因难以追缴而不作追缴,以罚代纪或搞“下不为例”;有的在治理“小金库”工作中弄虚作假、压案不查、对抗检查、拒不纠正、销毁证据、突击花钱,甚至打击报复举报人;还有的领导和机关办事人员出面说情袒护,处理问题中避重就轻,轻描淡写,极大降低了设立“小金库”的风险成本,难以发挥震慑力。事实证明,偏软、偏宽的惩处,是“小金库”发生和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要根治“小金库”,加大惩处力度是重要保证。

    均衡教育资源未必就是挡住“小金库”泛滥的根本办法,清理“小金库”的治本之策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形成完善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彻底解决“小金库”问题的关键所在。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防止坐收坐支;要全面推行学校预算,将财政性资金全部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要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和集中结算制,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积极推行公务消费卡制度;要深化学校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从根本上避免学校违规收取资金、套取资金、虚列转出资金、骗取资金的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并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同时,加大打击力度,通过有效治理和严厉打击的震慑,使之不敢想、不敢设和不能设“小金库”,达到彻底清理“小金库”的目的。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