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对铁矿石“压港”高烧不退不能掉以轻心

2011年12月09日 06: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压港”这个一度沉寂的词语又开始重回人们的视线。据报道,在近段时间,铁矿石、煤炭,以及其他一些大宗原辅材料,几乎把各大港口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其它产品的正常运输。
    
    港口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之一。从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港口是否出现“压港”现象,直接反映了宏观经济状况的好坏——每当出现“压港”现象,特别是大范围、长时间的“压港”现象,都是经济发展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的时期。
    
    当然,对于目前出现的“压港”现象,尚不能武断地判定国民经济发展遇到了严重问题。但是,如果“压港”现象持续下去,高烧不退,就不能掉以轻心。分析“压港”现象产生的原因,无疑是当前首先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那么,造成“压港”现象如此严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世界经济低迷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产生“压港”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于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严重低迷,其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需求迅速下降。同时,把工作重心置于“防通胀”的中国也有意识地将经济增速放缓,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在大量减少。不论是“内需”还是“外求”,都不太乐观,而“压港”现象也就必然会出现了。
    
    其次,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城市建设速度放慢是产生“压港”现象的重要原因。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呈现出了量价齐跌的现象,特别是销售量,已经连续一年处于低迷状态。
    
    同时,由于货币政策持续紧缩,国家对政府融资平台也进行更为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地方政府可操纵和运用的融资手段变窄,城市建设的速度放慢。而传统的“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的建设也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建设速度顿渐。这些都是钢铁业最依赖的行业,而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自然会因此受到极大的影响,造成“压港”现象的发生。
    
    除此之外,企业“资金链”紧绷、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也是产生“压港”的原因。我们看到,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几乎所有企业都出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钢铁行业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而在市场需求不畅、银行融资又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钢铁企业自然不敢,也没有能力继续增加库存。据悉,面对资金紧张的矛盾,多数钢铁企业已经提出了“零库存”的要求。而最近,铁矿石价格下行的态势也十分明显,“压港”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是市场的正常反应。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压港”矛盾、消除“压港”现象呢?
    
    首先,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防止经济出现下行风险。现在,CPI出现了明显回落,防通胀的压力已经有所缓解。因此,需要通过政策的适度调整,把经济增速放慢的问题解决好,把经济可能出现的下行风险化解掉。政策调整的着力点,也应当放在对实体经济的扶持方面,使实体经济能够尽快恢复元气。
    
    其次,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从根本上解决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钢铁产量应与市场接轨,不能搞“行政拍板”,乱上马项目、随意扩大产能。这不仅仅因为钢铁行业已经是“夕阳产业”,不能“逆潮流发展”,更因为其在“大力上马”的政策号召下已对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能耗的降低、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另外,考虑到房地产对钢铁行业的提振以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在保持宏观调控目标不变、力度不减的情况下,应当对目前的调控政策进行适度微调,做到既保持房价的稳定下降,又保证市场的不再低迷——这也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真正目的。
    
    在此基础上,有关方面要抓住机会,做好铁矿石供应机制和价格机制的形成,特别是与力拓等几大铁矿石供应商的谈判要抓紧进行。
    
    当然,“压港”现象只是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反映,一种表现形式。如果经济进入稳定状态,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达到了目标,这一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而目前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求,则是最根本的手段和办法。(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子衿:中国需要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

 

掌握铁矿石定价权亟待制度创新


年复一年的铁矿石谈判 为何总这么难?

 

(责任编辑:王国信)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