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原创评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万晓阳:潘石屹任志强“组团”忽悠实为转嫁责任

2011年12月01日 10: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一向对于房地产市场问题意见不合的潘石屹、任志强终于组成了联盟。记者昨天从易居中国获悉,在易居中国董事长周忻的撮合下,地产界“名嘴”——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和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联合其他18家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发起了国内首个房地产电子商务联盟,准备将“定价权”交给购房者。(11月30日《北京晨报》)

    原以为潘石屹和任志强两位老总做出“由购房者定房价”这个“艰难的决定”,会有效提升购房者的地位,但仔细观察后却发现,其实名义上是由购房者来订房价,实际上却是开发商主导的哄抬房价的游戏,只不过直接出现在游戏场上的人由房地产商变成了被操纵的购房者。

    明眼人都知道,通过拍卖的方式来定价很不靠谱。房子一旦被摆放到拍卖市场上,价格就摆脱了原有的控制,再高的价格也不稀奇,即便有哄抬房价的嫌疑,地产商们也可以推脱责任。既然房价是由购房者自己拍出来的,潘石屹、任志强们便坦然地把需要承担的责任“转让”给了消费者。

    所以说,潘石屹、任志强“让购房者自己定房价”这一招实在是高明得很。神不知鬼不觉,不但暗渡了陈仓,还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让购房者自己定房价”只是他们营销的一种方式,只不过方式由现实中的面对面改成网上的面对面。即便是这一招不管用,他们仍然不会有什么损失。

    事实上,如果是真心实意地让购房者自己定房价,完全不必采取拍卖的方式。只要让购房者根据市场的物价,对房子的材料成本做一个合理的预算即可;或者由购房者委托评估公司对房子的真实价格进行评估,谁的价格定得更公允,更接近市场实际价值,谁就可以买走房子,这才是真正的“让购房者自己定价”。而任由购房者在网上竞价拍卖,带来的只能是房价的继续上涨,最终还是房地产商赚得盆满钵满。潘总、任总“组团”忽悠,既大把赚取利润又不承担推高房价的责任,如此这般,消费者想要公正,谈何容易?(万晓阳)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任潘”组团网上卖房是炒作亦是自我救赎

 

  任潘抱团是取暖,不是有意降房价

 

  任志强说对了

 

  任志强与那些断裂的真话

 

  任志强只是在替黑心开发商挨砸罢了

 

  任志强的“两手”论是不正确的

(责任编辑:王雅洁)

闂佸憡甯掑Λ鏃堟閳哄懎绀嗛悽顖e枤缁愶拷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